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噔噔噔……”

    一阵踩楼梯的脚步声响起,这人影看了过去,却是另一个包裹得和他一样严实的人走了过来,到了他桌案对面坐了下来。

    这人刚一坐下,伸手就夺过了方才那人面前的酒杯,仰头一口便喝了个干干净净。

    不过原先那人倒也不生气。

    “怎么?事办妥了?”

    后来那人点了点头,用有些蹩脚的汉话说道:“办妥了。虽然经过此次朔方大战,绝大多数我鲜卑的大小部落,都已经无意与汉军交战,或准备投降迁入雁门等地,或意图远走他乡避祸,但是依然有一些部落想要报仇雪耻。我已经联络好了三十多个部落,凑出了五万骑兵大军,等这边内乱越来越大,我便率领五万大军杀入朔方郡!”

    “好!阁下放心,只要此事办成,我家主人定然会遵守诺言,向朝廷进言与贵族讲和,奉上金银粮草,到时候阁下以如此功劳,当上鲜卑首领,绝无问题!”

    “能够如此就最好了。不过我很怀疑,你们那位主人真的能有这个把握,让你们汉人的皇帝听他的?”

    “这点阁下大可放心。我们大汉的天子如今体每况愈下,只怕是不久于人世了,如今朝中一切事务,都由我家主人为首的一批世家老臣还有那位何大将军做主,这件事就是他们一起商议好了的。”

    对面那人似乎很是高兴:“好,如此,我轲比能就静待你们的好消息了!”

    “阁下放心就是。这里耳目众多,阁下不便久留,还是快些回到自己部族之中,随时准备出兵之事吧。”

    “好,我先走一步。”

    轲比能站起,低着头匆匆离去,留下原先那人,继续看着窗外的况,嘴角不由得浮现出了得意的笑容。

    县府外一片混乱,两族加起来总共超过一万人,在各条街巷之中打起了群架,虽然城中绝大多数两族百姓还存有一些理智,没有参与斗殴,却也大多在周围呼和呐喊,摇旗助威。

    赵魁跌跌撞撞跑了出来,冲到了大街上。

    “别打了,大家快别打了啊……”

    他苦口婆心,基于平里的威望,也有不少两族的百姓停止了打斗。

    赵魁劝住了其中一部分人,但是他自己也已经累得气喘如牛,头发都在来回奔波的时候有些散乱开来,不过他也并不在乎这些。

    “乡亲们呐,大家不要打啊,主公多次说过,不管是汉人,鲜卑人,还是匈奴人,只要勤奋守法,便都是我大汉的子民。大家这些子,在强县和平相处,各展所长,使得本县商旅不绝,诸位的子岂不是比以前好上十倍百倍?何苦因为些许小事,闹出如此大祸啊!”

    有一些人似乎听进去了这几句话,抓着对方的手也松了开来。

    赵魁见状,赶忙趁打铁:“主公仁义无双,对待大家可曾有半点苛待?”

    周围的两族百姓连连摇头:“刘太守民如子,对我等可谓恩重如山。”

    “着啊!既然如此,你们今公然对其令视若无睹,徒然内耗,有何面目见我家主公?”

    他这话真真切切说中了不少人心中的软肋。

    强县在一年以前是什么样子,在这里生活的不论是汉人奴隶,还是鲜卑百姓,那子都可谓悲惨异常,甚至于是生不如死,毫无半点希望。

    然而,如今的强县,第一季秋收的成果,因为土地荒废了多年的缘故,不说大丰收,可是有众多新技术,新器械辅助,再加上刘赫免去了赋税,土地也绝大多数都是百姓自己亲手开垦,并非从别人手中租来,所以也不用交佃租,如此一来,这百姓得到的收成,比起以前真正大丰收的时候还要高出两三倍。

    还有不少在城中打铁、纺织、编织等等谋生的,生意也比以前好了许多。

    那些鲜卑百姓,汉化为耕民的,在诸多刘赫派来的农学妙手不辞辛劳地指点下,对于耕作,也从原先的一窍不通,变得现在乐在其中,绝大多数人今年收获的粮食也不在少数。

    即便还有继续以放牧为生的,在赵魁等人的帮助下,养的牛羊马匹也更加壮实。

    外来的商队收购了这里的许多物资,又带来了外面的许多货物,使得城中大多数百姓,一个个都过上了几年前想都不敢想的生活。

    基于此般现状,城中两族百姓,对刘赫几乎视若神明,感恩戴德,无以复加。

    赵魁这一番话,让不少正在斗殴的两族百姓,都面露羞愧之色。

    潘云正准备给潘显和那些少女办大事,可是眼看着赵魁这一番话语,搅乱了自己大好的局面,这让他恼怒不已。

    这时候,一个鲜卑青年,忽然对着潘云用鲜卑话大喊起来。

    “都怪这个汉人将军!赵大哥说得对,刘大人对咱们这么好,我们鲜卑人不能忘恩负义,不能不听他的话,但是这个汉人将军抢了咱们的女孩子,必须抢回来!”

    这青年二话不说,拿着一根木棍就朝潘云冲过来。

    潘云本就心十分不爽,看到这人跑来,大喊一声:“胡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