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临近年关,金陵城内家家户户置办年货。

    很快,便到了除夕这日。

    楚天秀和李虞,以及祖儿、狄儿,在虞园准备过新年,让仆人打扫干净,随后用大红年画、窗花,将虞园的主室、书房、厢房,装饰的喜气洋洋。

    这虞园是他们四人的小家,自然是要精心打理。

    出了虞园,便是平王府的大家庭。

    偌大的平王府,早已经被钱大总管带着管事、众仆人们大扫除了一番,红绸布编织的大红灯笼挂了起来。

    傍晚时分。

    王府内外,灯火阑珊。天空飘着雪花白絮,众小孩们在王府中开心的嬉闹,追逐着雪花,非常喜庆热闹。

    平王府的大门外,高挂着两个巨大的灯笼。铜门上,已经贴上了神荼和樊垒这对门神。

    王府的大门两侧,还有楚天秀亲笔写的一副春联。

    “《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楚天秀看着这大红喜庆的春联,颇为满意。虽然没有爆竹可以放,但是想想也挺美的。

    今儿除夕,要吃大团圆饭,李氏子弟、外姓族从们几乎都会出席,人多的挤满了主庭院。

    平王府李氏乃是自秦以来的陇西郡望族,先祖曾为秦陇西郡守、大将军、狄道侯、陇西侯,秦亡之后追随项氏打天下,更是被封为平王,后随帝迁徙至金陵皇城,成为金陵十大门阀之首。

    李氏家主,平王李荣虽仅剩一女郡主李虞。

    但是李氏一脉旁支子弟,多达数百之众,大多成为平王府的亲兵,或者举荐入朝为武将。靠着平王的荫泽,李氏旁支子弟们不少都有官吏之位在身。

    王府正厅内,已经摆了一桌除夕宴席。

    而正厅外的空旷场地,摆了足足有上百桌席,安排李氏子弟和其家人。

    其余的仆人们则分散在其余的院子,一起吃除夕晚宴。

    王府的除夕饭,是要一起吃的。

    李虞、楚天秀和祖儿、狄儿,来到王府正厅。

    却只见二夫人坐在主座,还有一名两鬓风霜,身披戎甲的老将军坐在厅内客座,并未见到平王李荣。

    “咦,宋将军,今儿除夕,你怎么有空来了?”

    李虞惊讶。

    “郡主,末将奉平王之命来的!”

    那老将军呵呵一笑,颇为和蔼,目光却是打量李虞身后的楚天秀一番,颇有一副老丈人看女婿的神色。

    楚天秀有些奇怪,这老头是谁?

    看这一身的戎甲装束,应该至少是一位四品将军的身份。三品以上武将甚至有机会列席大型朝议,这四品将军显然已经相当不低了。

    祖儿看到那风霜老将军,却是刹那间露出无比欣喜,扑了过去,甜甜的喊道:“爹爹,你怎么来了?!”

    楚天秀瞬间明白过来。

    难怪他总觉得祖儿、狄儿,她们两个跟王府里的其他丫鬟完全不一样,连平日的穿着都是貂裘大袄,跟千金小姐一般。

    原来祖儿是这位老将军之女。

    但不知为何在平王府做郡主的贴身丫鬟。

    他很快想到一个可能。

    这位宋老将军,莫非是平王的世代家将出身?

    若是这样,那便不奇怪了,平王早年统兵极多,手下有很多世代追随的亲兵,不全是李氏子弟,也有外姓,追随平王立下战功而升迁将军。

    这种家将家族,始终会和主家保持非常亲近的关系。会让子女继续从小追随主家的后人,家将子追随主家子,家将女则往往主家女一起陪嫁。

    宋家显然是平王府颇为一支显赫的世代家将。

    正因如此,祖儿在平王府的地位不是寻常丫鬟可比,只听从李虞郡主,连钱大总管也都管不了她。

    楚天秀有些疑狐,狄儿又是什么出生?她脸庞样貌,看上去也不像是中原人,有些像西域那边的人。

    不知她怎么成了李虞郡主的丫鬟。

    那老将军露出慈爱,抚了抚祖儿的小脑袋,笑道:“王爷命爹去一趟焉支山,这一去不知多久才能回来。这不,爹过来跟你一起吃个年夜饭,便要连夜出发了。”

    “今夜就出发?为何如此匆忙,可是北疆出了事?”

    李虞吃了一惊,问道。

    “郡主。今岁北疆大雪,匈奴颇有蠢蠢欲动,劫掠了不少西域商旅。虽无大战,但也比往年多了袭扰的次数。

    焉支山乃西域之咽喉,又是丹山大马场所在,养了许多战马。自打我大楚十多年前拿下焉支山,匈奴一直怀恨在心,想着抢回去。

    王爷不太放心那边的情况,让末将去那边看看,实地了解情况,以防不测!”

    宋老将军摇头道。

    “宋将军跟匈奴战斗经验丰富,亲自去一趟看看也好。”

    李虞点了点头,看了一眼并未见到她爹平王,不由奇怪道:“二娘,我爹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