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吗?    与其让这些土著成为心不甘情不愿的奴隶并且会在某一天造反,不如现在我们多费点事,让他们融合成为了我们华夏人的一员。”    无论是哪一件事情,都会有费事的过程,不是开始的时候很费事,就是结束的时候很费事。    为了真正的省事,赵谦决定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多做一点事情。    至于这样的结果究竟是好还是坏?    赵谦现在还没有能够得出答案。    但是,赵谦记得赵括说过的一句话:“你年轻,所以你可以随便犯错。”    赵谦愿意用时间来尝试一下,看看在这件事情上,他究竟是不是犯错了。    一份奏章漂洋过海,来到了帝京城之中,放在了大汉国皇帝赵括的面前。    赵括拿起奏章,仔细的了一会,然后笑了起来。    “这个谦儿……还真是有自己想法啊。”    对于赵括来说,其实他心中的想法是和赵政比较类似的。    非我族类,死也就死了,只要能够让大汉国更加快速的发展起来,赵括并不介意多死一些异族的奴隶。    但是,这并不代表着赵括就要驳回赵谦的意见了。    赵括提起笔,在这份奏章上批注。    “让太子放手去做。”    年轻人嘛,就是要放手去干,就算是失败了,那也是一种难得的体验。    许历就站在赵括的面前,这份奏章就是由许历亲自送来的。    在看清了赵括的批注之后,许历忍不住轻声道:“陛下,太子做的这件事情如果传出去的话,想必会遭到不少人的反对。”    大汉国的主体民族是华夏人,简单的说就是之前的战国七雄国人,伴随着时间的过去和大汉国的一步步强大,这些人基本上已经淡忘了过去的七国,转而将自己认同为是大汉国人。    这个时候,如果传出一个消息说是让东边那些海岛上的土著们也能够获得大汉国人的身份,无疑就会让这些“老大汉国人”感觉有些不爽,批评声自然也就此而来了。    赵括笑了起来,说道:“朕和太子做事,什么时候需要别人指指点点了?    再说了,如果这件事情上有一些压力,正好也可以让太子锻炼一下,将来他当了皇帝,更加有压力的事情还多了去呢。    至于扶桑那边,现在正好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情况,可以让太子尽管去做实验。    失败也不要紧,如果成功了,我们就可以立刻把他的经验推广到全国。”    对于赵括来说,如果赵谦真的能够把那些茹毛饮血的扶桑土著给同化了,那么将来大汉国征服其他同样有土著的海外领地就会更加的得心应手了。    别忘了,在这个时代,其实真正能够被称之为文明的地区并不多,地球上大部分的陆地都仅仅是生活着几乎没有文明可言的土著野人罢了,像部落这种底层文明形式对于土著们来说都是相当高级的了。    赵括的批示回到扶桑的福冈城,那已经是一两个月之后的事情了。    在这段时间里,赵谦同样也是非常的忙碌。    扶桑总督亲自前来拜访了赵谦,想要请赵谦移驾到本州岛那边去,被赵谦给拒绝了。    “总督大人,这里是我的试验田,在出实验结果之前,我是不会离开这里的。”    总督只能无奈的离开。    等到这位总督离开之后,赵谦继续做着自己的工作。    在福冈城外,这几千名土著已经获得了一片土地,并且在这片土地上成立了一个新的小镇,叫做“安平镇”。    安平镇的这些镇民们一开始其实是有些手足无措的,因为他们压根就不知道在走出大山之后要怎么在外界的世界里生存下去。    对此,赵谦也是给了他们非常详细的指导。    首先,会打猎的依然继续当猎人,这样能够保证短时间内的食物供给。    然后,女人开始学习养蚕、养桑以及各种纺织技术。    一些学习能力比较强,比较愿意交流的,直接让他们进入福冈城之中去工作,像铁匠学徒啊,纺织工人啊,钢铁工人等等,福冈城之中可是有着许多工作岗位的。    当然了,由于安平镇的特殊属性,所以在每天晚上,所有人都必须要集中起来,系统的学习华夏的雅言。    至于孩子们,除了学习华夏的雅言之外,还要进入学校之中学习文字和文化。    想要同化一个地方,那必然是要在文化上征服对方的,这也是华夏文明一直以来无往不利的法宝。    对于这一点,赵谦同样也是早有准备,或者说,大汉国这些年大力推行的教育政策给了赵谦底气。    自从统一了七国之后,赵括就已经陆陆续续的在各个城市之中开设学宫的分部,截止现在,大汉国每一个郡的郡城之中都拥有了一个学宫的分部,有些郡甚至还不止一个城市能够开设学宫分部。    学宫,事实上就是学校,当一个个学校在大汉国各地开设起来后,大汉国读书人自然就以一种突飞猛进的速度暴增起来了。    最重要的是,学宫并不是只招手士人,而是只要你愿意读书,是大汉国的子民就能收,这样就更加的扩大了生源。    到了现在,读书人在大汉国之中已经变得越发的普遍,即便是在福冈这种海外领地,赵谦也能够很容易的找到几名教书先生来给安平镇的学生们上课。    一开始的时候,安平镇其实是一个治安比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