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其实想要当官也并不是仅仅有一个需要当地士绅推荐的条件,如果真的没有人推荐的话,那么去帝京城那边考进学宫之中也是一个出路。

    事实上考进学宫之后,由于拥有着老师,还有其他同窗,在背后作为一个隐形的人脉资源,反而是比在当地还要更加容易混得开。

    赵括笑了笑,开口说道:;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因为他还有老婆和两个孩子。如果他去了帝京城一方面来说他确实没有钱,另外一方面就算是他想办法在帝京城之中扎根了,他的老婆和两个孩子又怎么办呢?

    这就是范增或者说是许许多多人所面临的问题,想要在大汉国的都城居住下来,那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事情。

    就好像在后世每一个人都想要去北上广深,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的在北上广深之中扎根下来呢?

    田婉听完了这句话之后才明白了过来,有些惋惜的说道:;夫君或许能够解决一个范增,但是这天下恐怕还有更多的范增,是一个大麻烦呀。

    田婉毕竟也是大汉国的皇后,所以说她思考问题的时候,当然也是站在整个大汉国的角度去思考的。

    赵括长出了一口气,缓缓的开口说道:;其实也不是真的说就完全没有办法了,只不过呢这个办法朕之前其实是有些犹豫的,但现在来看也应该要到实行的时候了。

    那么问题就来了,究竟是什么办法呢?

    答案也很简单,那就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终极选拔模式,科举制度。

    只要能够实行科举制度的话,就可以在民间大量的选拔人才,而且这些想要参加科举的人也不需要长时间的居住在帝京城,他们只需要在家里好好的对这些知识进行攻读,等到考试的时候再出发就行了。

    当然了,科举制度也并不是说就是完美无瑕无懈可击的,但是相较于华夏古代的其他选拔制度而言,科举制度无疑还是最为先进的,也是毛病最少的一种制度。

    赵括之前之所以不太愿意全面放开科举制度,是因为赵括觉得学宫之中所毕业的那些官员其实已经都够用了。

    而且从另外一方面来说,学宫之中的那些毕业的官员是可以被赵括控制的,因为学宫一直在宣传和灌输忠诚于大汉国的这么一个理念。

    所以说基本上所有从学宫之中毕业出来的人,他们的心中都会对大汉国非常的忠诚。

    但是呢,如果是全面放开科举制度的话,大部分的考试士子他们其实是在家中自己攻读功课的,所以说就算是考中了,他们也会觉得是自己的能力,并不会因此而感激大汉国。

    在这样的想法促使下,这些考试的士子们由于在备战科举的时候,已经消耗了太多的家族资源,所以说他们往往会倾向于在当官之后把这些付出的资源加倍的捞回来。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科举制度所选拔出来的官员往往会贪得无厌的一个心理驱动力。

    赵括之前就是有些担心,如果这样的官员出的太多了的话,会不会对大汉国造成什么负面的影响?

    但是呢,在碰到了范增的这件事情之后,赵括的观念无疑又发生了一些转变。

    简单的说,如果不是今天照顾正好碰到范增并且出手相救的话,那么范增的妻子肯定是会被抢走去卢氏之中成为女奴了。

    这样一来的话,范增的心中必然是充满了怨恨,说不定他将来就会义无反顾地走上一个反对赵括和大汉国的道路。

    如果是一个普通人来反对的话,那其实也还好了,但是像范增这样的家伙,他要是真的造反了,能够弄出多大的事情,就没有人能打包票了。

    与其如此,那还不如让这些人有一个科举制度的希望,让他们安安心心的在家读书好了,这样也不至于会搞出什么大乱子,反正呢一次考不上不是还有下一次吗?

    想到这里赵括也是下定决心,等他回去之后就和大汉国的那些重臣们好好的商量一下关于全面放开科举制度的事情。

    就是赵括想着科举制度的时候,在这做居巢城的卢氏府邸之中,卢氏的族长卢钰也在思考着赵括的身份。

    卢钰是很不高兴的,因为对他来说,他已经很久都没有在居巢城之中听过这么不顺心的事情了。

    ;这个李由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居然这么胆大包天敢在居巢城之中捣乱我们卢氏的事情,他是不想活了吗?

    卢钰目光冷厉,脸上带着明显的怒火。

    在卢钰的面前,之前去范增家里讨债的那名男子战战兢兢的站立着,对着卢钰说道:;族长大人,我看那个所谓的李由,他确实是有一种当官的气度,恐怕也是不知道从哪里路过的一名官员。

    卢钰重重的哼了一声,开口说道:;按照你的形容,这个李由他连个马车都没有,就算是带了几个随从,这个官又能够大到哪里去呢?这件事情传出去,我们卢氏一族的脸面都给你丢光了,真是一个蠢货。

    来人啊,把这个蠢货拉下去重打20大板!

    在门外面传来的惨叫声中,卢钰陷入了思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