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可能是诬告了?”    宦者令的额头立刻极为适当的冒出了汗珠,道:“大王,老臣可不敢下这样的结论。”    赵王重重的哼了一声,道:“寡人给你任务是让你把事情调查得清清楚楚,不是让你在这里给寡人和稀泥的!寡人再给你十天时间,究竟是诬告还是确有其事,你都一定要给寡人一个结论,不然寡人就唯你是问!”    对此,宦者令自然也就是只能够唯唯诺诺的答应下来。    当天晚上,周少奋府邸。    周氏兄弟两人坐在书房之中,表情都有些严肃。    周少良道:“王后那边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不知道兄长您的意思呢?”    虽然周少良的女儿是王后,但整个周氏家族的主心骨无疑还是周少奋。    周少奋沉吟半晌,缓缓开口道:“那就动手吧,也该是时候了。    最近王宫之中传出消息,说是武信君已经上奏章开始回返邯郸了,得早点解决这个事情。”    周少良有些疑惑:“赵括不是之前才上奏章说要留在大梁城过冬吗,他怎么就舍得冒着风雪回来了?”    周少奋摇头道:“这个为兄也不知道,不过为兄觉得他可能是察觉到了什么风声。”    周少良哼了一声,道:“如今万事俱备,就算赵括能够回来,他也绝对不可能在这短短几天内逆天改命了。”    周少奋不置可否,叮嘱道:“武信君那边我们不用去管他,只要做好我们自己的就能赢,懂了吗?    你把这个意思告诉下面的人,让他们这段时间低调一些,一定不要给老夫捅出什么幺蛾子来。    只要能够除掉李妃,那么将来大王子的登基就是稳如泰山,谁要是敢在这个时候出来岔子,老夫就弄死他!”    说到最后,周少奋的脸上也是不自觉的闪过一丝杀机。    对于周氏一族而言,这一次对李妃的进攻可以说是釜底抽薪,是周氏在势力不占优的情况下对赵括发动的相当具有成功可能性的反击,无论从任何角度来看,周氏都不能承担失败的结果。    周少良忙道:“请兄长放心,这一次我们一定让那个赵括知道什么才叫做失败!”    翌日早晨,邯郸南门。    一辆马车在上百名蚩尤军的护卫下,缓缓的从南方朝着邯郸驶了过来。    庞煖、李牧、许历带着一批官员早就已经在此地等候,见状立刻就呼啦啦的涌了上去。    赵括走下马车,朝着面前迎接的众人笑道:“天寒地冻,诸位还在城门迎候,实在是让本候惶恐啊。    诸位先去本候家里等一会,等到本候去面见大王归来,大家一起喝酒!”    这一幕落在了许多人的视线之中,也算是给整个赵国政坛正式宣告了赵括回归的消息。    至于为何走的时候大张旗鼓,回来的时候却只有一百多护卫随行,不注意的人可能直接就忽略掉了这个信息,但是某些有心人当然也能够从中品出不寻常的氛围。    树欲静而风不止啊。    赵括在李妃的宫殿之中见到了赵王。    考虑到赵括前几天差点就在这座宫殿之中被赵王“捉奸”,这一次重归旧地,心中不免还是有几分怪异的。    赵王的心情很不错,呵呵笑着对赵括说道:“武信君啊,听说你可是在大梁城那边很是杀了一批人?”    赵括点头道:“正是。    大王,这些人明明已经是我赵国治下,却依然自认为是什么魏国人,若是不好好的杀一批人的话,恐怕又要重蹈燕地覆辙啊。”    燕国旧地的叛乱可是很多的,到现在都还让赵国当地的地方官头疼呢。    赵王闻言也是微微点头,道:“说的有理,我们赵国的人口还是比较少的,若是想要全靠人口的优势来统治也不现实。    该杀的杀,就是要让这些家伙知道,若是不服从我们大赵会是什么样的下场!”    对于赵王而言,才刚刚成人不久的他当然不可能去搞什么仁慈的姿态,这个年纪的年轻人正好是最为热血的时候,杀人对于赵王来说完全就不是个事。    一旁的李妃笑意盈盈的听着赵王和赵括之间的对话,顺便让人弄来了热腾腾的暖身汤,先给赵王倒了一碗,然后走向了赵括。    赵括忙道:“多谢李妃,臣就不必了。”    李妃这个时候正好背对着赵王,闻言脸上露出笑意,柔声道:“武信君和本宫说起来也算是自己人了,又何必如此见外?”    说完,李妃直接抛了一个媚眼给赵括。    赵括被李妃的大胆给惊住了,好家伙,你这是在干嘛?    就在几步之外的赵王丝毫没有察觉到李妃的这个小动作,闻言笑道:“就是就是,武信君你在宫外对李妃的支持也是很重要的,这点小事不算什么。”    从赵王的角度来说,他同样是愿意看到赵括和李妃的关系更加拉近一点的——当然,不能拉近到男女关系那一步,但赵王也不觉得赵括有那个胆子和机会。    赵王都已经开口了,赵括自然不能给打赵王的脸,只能无可奈何的看着李妃把暖身汤给端了过来,放在了赵括的桌案上。    让赵括继续没有想到的事情再度发生,李妃在放下汤碗之后,居然顺势用手缓缓的在赵括的手上抚过,然后轻轻的捏了一下赵括的中指指头,接着又抛了一个媚眼给赵括。    赵括:“?    ?    ?”    也就是赵括如今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