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高攀龙的名声冯紫英自然是知晓的前世中大名鼎鼎的东林党领袖之一不过在大周朝他却只是一个标准的士人官员只不过政治积极性比较高而已。
    大周朝的政治格局和氛围远不及前明那般炽热火烈最起码党争还停留于一种较为浅层次的格局下南北之争才是最主要的而且有武勋势力的存在皇帝驾驭政局的能力也远比前明更强所以政争并不像前明那般酷烈。
    反倒是夺嫡这样的皇本之争博弈更为凶险惨烈。
    当然高攀龙能延引入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执掌翰林院事自然也是属于叶向高和方从哲他们的布局对冯紫英这样的北地士人翘楚人物肯定不会有多少好感才对。
    冯紫英对高攀龙并没有多少恶感也谈不上多少好感前世中网上也好实体书也好对东林党人的评价趋于极端。
    在冯紫英看来东林党人无外乎也就是同样充斥了个人利益、阶级利益和地域利益的一群自认为自己在家国情怀和道德情操上还有些底线的士人罢了。
    若说这些人纯粹是为了家国情怀的圣人没有半分其他利益夹杂其中冯紫英是不相信的七情六欲酒、色、财、气、名、利、恩、爱又有几个人能彻底挣脱?
    既然如此无外乎也就是九十步笑一百步都是搞政治的人也就别那么讲究了。
    不过和高攀龙谈了一番之后双方的印象都还不错。
    高攀龙对冯紫英的感觉是这是一个聪颖、敏锐且眼界极宽极深的的年轻人而且极其务实。
    不像有些年轻士人要么好高骛远要么志大才疏或者就是喜好夸夸其谈纸上谈兵这个年轻人也很健谈但是感觉得到他的谈话十分有条理和目的性。
    这往往是四十岁以上的老政客才具备的本领这也让高攀龙对齐永泰、乔应甲和官应震高看了几分有这样一个弟子师傅自然也不会逊色。
    同样高攀龙也给冯紫英留下了不差的印象。
    有些情怀也有些底线但是不知道这种底线在利益和压力面前能坚持住么?冯紫英不确定。
    不过至少目前高攀龙给他的印象还是不错的甚至还有些激情和对未来的憧憬在这个年龄的官员中还真不多见。
    至于说高攀龙本人的实际做事能力和具体经验冯紫英倒不是很看好。
    不过江南出身的士人若是没有在府县这一级干过几年大多都属于眼高手低之辈高攀龙估计也不会例外。
    冯紫英还要在翰林院呆上一年所以他并不愿意和高攀龙把关系搞僵维系一个相对融洽的关系对双方都有益。
    现在北地士人和江南士人之间的关系因为开海之略的推进尚处于蜜月期但是北地士人已经隐隐有了一些不太满足觉得江南在开海之略中得益更多如果在辽东方面不能获得更多摆在面前的收益估计这种矛盾和裂痕就会加深。
    江南士人也希望能够和北地士人中代表人物保持良好关系避免这种关系恶化过快影响到整个朝政运行所以冯紫英也算是他们竭力拉拢和密切关系的主要对象。
    ********
    “你对这个高攀龙如此重视可是有什么特别原因?”冯唐回来时有几分醉意听得儿子这般详细叙述和高攀龙接触的第一印象十分惊讶。
    在印象中自己儿子除了他的几位师尊和举主外其他人好像很少有这样如此认真细致的分析和判断包括张景秋和郑继芝等高居尚书之位的重臣。
    “也没有什么特别原因据说这一位尤擅讲学治学儿子接触一番感觉对方在经义理义方面的确有些造诣青檀书院似乎过于重视时政也引来一些经义大家的批评儿子也曾经给周山长建议过不妨邀请这等江南出身的经义大家来交流切磋一番。”
    没想到自己老爹这么敏感冯紫英也不禁哑然失笑。
    自己也是下意识的觉得高攀龙会在未来朝局中起着主导作用却忽略了时代不同世易时移高攀龙和顾宪成未必就能成事了。
    像顾宪成就只在南京光禄寺和翰林院任过职现在早就回家讲学虽然在江南有些名气但是却远不及前世晚明时那般风光了。
    “这些江南士人都是纵横大家口若悬河但是真正说到做事就未必了不必太过重视。”冯唐摇摇头打了一个酒嗝“今日水溶召集四王八公十二侯替为父饯行祝贺让为父有些担心啊。”
    “怎么了?”冯紫英一凛。
    “义忠亲王也露面了。”冯唐此时酒意已消目光深沉“哼只是这等情形下为父也不好峻拒只能虚与委蛇。”
    冯紫英也觉得头疼和四王八公十二侯这些武勋们接触是一回事和义忠亲王扯上瓜葛那就真的是祸患了。
    “那爹打算怎么做?”冯紫英一时间也想不到合适的对策关键不在于老爹做了什么而在于皇上会怎么看。
    “主动申请监军怎么样?”冯唐沉吟了一下随即又摇摇头“不妥万一这厮要去辽东掣肘太大会耽误军情可是留在蓟镇的话届时我们冯家也许就没有任何回旋余地了。”
    老爹始终还是不太看好皇上这一点冯紫英很清楚。
    关键就在于京营的兵力现在究竟掌握在谁手上有些扑朔迷离。
    陈继先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