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行在十二世纪已经有了雏形而在二十多年前意大利就有了真正的商业意义的银行。
    但在大周那些钱铺银庄仍然是与当铺紧密相连基本上是以抵当为主而兑换并收取手续费用这种业务也并没有出现多少年还处于一种缓慢而凝滞的萌芽状态中甚至还遭受许多抵制和不信任。
    这从薛家的典当行对这种钱铺银庄的方案态度就能看出一二来。
    “……我举个例吧比如银庄股东出资一百万两那么这一百万两便是股金另外比如户部存入三十万两嗯其他一些为了方便通存通兑也就是生意往来的商贾们零星存入七十万两那么总计两百万两那么我们理论上便可以将一百万两进行放贷因为这实际上是来自股东的股金无虞会被取走的……”
    “……但实际上户部这三十万两银子可能一年都不会取用也可能一个月之后因为山西大旱或者江西洪灾需要银子赈济就要取出二十万甚至全部同理这些商贾们存入的银两这个月在扬州存入下一个月他可能要在京师用于支付他购买的货物要花掉一半又或者再下一个月他要在大同收购来自塞外的马匹皮货又要支付掉另一半……”
    ……与此同理也许等两个月他又在洛阳卖掉了货物收回了货款继续存入这无数个商贾在这种不断的时间交错中始终会有相当一部分银两积留在银庄中周而复始经年不绝……”
    “……这一部分银两看起来是不断变化的但实际上大家细算一下基本上可以确定下来一个大概幅度比如一百万两中可能会有五六十万两始终不断的存入取出而剩下几十万两就是在积留在银庄中便是可以用于放贷的的银两……另外也可以设置一些前置程序比如要取大额银两须待提前一段时间来通知以便让银庄准备……”
    说得很绕但是却浅显易懂冯紫英专门强调了这样一种存取之间时间差和概率问题这勉强让这些人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但是却都觉得相当复杂而且仍然是不确定性太大。
    “可是紫英如果遭遇所有人同时来提取银子而你又把这些银子都借了出去那么你怎么应对?”方从哲忍不住再问了一句。
    “方大人这种概率很小或者除非有特殊原因几乎不可能比如有一千个商人都在这里存取银两他们来自京师、南直、山西、湖广、闽地甚至相互之间既无交道也不认识怎么可能同一时间来取钱?”
    冯紫英耐心地解释:“除非是某种特定情况下比如朝廷认为银庄存在问题要予以查封这一类的情形这也是为什么我希望户部能够入股或者在银庄开户的缘故这相当于将朝廷的信誉借用了一部分给银庄使得广大商贾增强对其的信任程度甚至如果户部成为其股东亦可派驻人员对其进行监督防止其滥用钱银或者不按照当初设定的方向来开展业务……”
    冯紫英的话在大殿内回响也激起了整个殿内一干大臣们的深思。
    这种开天辟地的思路实际上并不复杂某种意义上其实就是一层纸一点穿就明白了但就差那一点穿的灵感。
    至于如何来具体操作却还有很多须待细细斟酌的事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