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还生活了一些其他的胡人,这些人各个是打猎的能手,我们利用棉衣跟他们置换皮子,应该是一个不错的生意。    除此之外,棉被的销量也还有非常大的空间。许多百姓家中,连一条像样的棉被都找不出来,如果能够让棉被成为家家户户都有的东西,那么别说是今年增加了三成的棉花种植面积,哪怕是翻一番,也没有问题。”    李宽一点也不担心棉花种植的过多了,会导致棉花和棉布价格下跌,从而影响棉农的种植积极性。    在大规模机械化耕种出现之前,这种可能几乎为零。    真要是出现这样的情况,他宁愿购买棉花回去烧掉,也不能让棉花价格的下滑来影响棉农的种植积极性。    这就是为什么后世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经济危机的时候,有些农场主宁愿把牛奶倒掉也不愿意送给有需要的人,怕的就是破坏了原来的商业链条啊。    “这几年,各地涌入到朔州的百姓和奴隶,数量着实不少。如今整个朔州已经有超过五十万人,特别是那些新修建的棉布作坊和棉花粗加工作坊,吸收了大量的奴仆和百姓。不过这也产生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朔州的粮食价格一直都比晋阳和洛阳等地高一截。    这种情况,今年不仅没有缓解,反而有点变严重了。我有点担心朔州的人口规模要是继续变大,那么粮食缺口会越来越多。    到时候,一旦出现什么灾荒,那就容易出大事呢。所以属下有个建议,是不是明年把土豆的种植向朔州这里倾斜一下呢?”    饶了一大圈,褚遂良把主意打到了土豆的身上。    虽然在朔州、凉州、镇北道等地,都有几亩的土豆地,观狮山书院农学院的学员们在专门打理。    但是今年主要的土豆种植,还是放在了长安城。    褚遂良对土豆的高产可是深信不疑的。    在他看来,这土豆简直就是为朔州如今的局面量身打造的啊。    只要简单的腾出一些土地来种植土豆,就能大大的缓解朔州的粮食问题。    这样,哪怕是以后出现粮食运输不及时或者灾荒,也不至于让朔州的局势立马乱掉。    “你放心,辽东道生产建设兵团如今在大力开垦辽东道的黑土地来种植水稻,今年秋收之后,就会有大量的富余粮食。而那个时候,幽州通往辽东城的水泥道路,也差不多修建好了。辽东道多余的粮食可以运到幽州进行售卖,河东道就不需要往幽州运输粮食,这剩下的粮食,就可以运输到朔州来。    再者,本王原本就计划在镇北道大量的种植土豆,到时候朔州这边也不需要往草原上运输粮食了,这也算是节流了。    当然,你说的在朔州种植土豆,这也是迟早的事情。不过我觉得朔州这里的土地环境,可能更加适合种植玉米。等到‘妖言惑众杨本满号’从美洲带回来玉米种子,本王优先考虑在朔州这边推广。”    很显然,李宽并没有因为褚遂良是自己的嫡系,就打乱原本的计划。    土豆的种子,优先供应镇北道,这个方向是不会改变的。    这关系到李宽的草原战略的彻底达成。    “已经找到玉米了吗?”    “我也不知道,不过找到玉米这是迟早的事情!”    虽然很长时间没有“妖言惑众杨本满号”的消息了,但是李宽觉得他们既然都能顺利到达南美洲,继续前往北美洲的风险,应该是比较低的。    当然,哪怕是他们真的遇难来了,也会有源源不断的船只从希望港朝着北方出发,玉米和地瓜的发现,也不会太远了。    “王爷,那朔州这里,明年还要继续扩大棉花的种植面积吗?我看那些大的种植园主,对此也是有点犹豫。如今棉花的价格预期是下降的,但是购买奴仆的价格却是上涨的,要不是因为土地几乎不要钱,大家都挣不到太多钱财了。”    褚遂良自然也想把朔州建设成塞北的江南,这样他的政绩就非常煊赫了。    到时候李宽再稍微一运作,回到长安城之后,至少也可以担任六部中的某一个侍郎,假以时日,封侯拜相也不在话下。    “扩大,为什么不扩大呢?我在登州的时候,已经跟淳于家说过了,让他加大力度,从天竺那边运输奴仆过来,最多等到明年,就会有大量廉价的奴仆进入到朔州和镇北道。至于棉花价格下跌,这确实是一个必然。    但是你不用担心这个价格会下跌到亏本,无非就是以前种植一亩棉田的收益,顶得上十几亩水稻,将来可能种植一亩棉田,也就跟种了两三亩水稻田的收益差不多。    终归还是棉田的收益会更高的,市场会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楚王府下属的各个作坊和商队也会出面调控棉花价格。    与此同时,本王也会说服朝廷在朔州建设一个仓库,专门储备棉花和棉布,以防不时之需。”    棉花可是李宽用来控制各个国家服装市场的利器,怎么可能才发展了几年就开始停滞不前?    衣食住行,对于海外的番邦属国来说,大唐最容易控制的就是“衣”了。    李宽无意把南北高句丽、新罗、百济、倭国之类的国家直接吞并,留着他们在大唐旁边,也许是一个更好的结果。    毕竟,幸福是对比出来的。    你吃不饱饭,我能吃饱,我就比你幸福。    当然,留下这些国家,并不表示李宽就任由他们跟着大唐的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