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自己的脑子完全跟不过来了。

    “你想啊,整个长安城,谁最喜欢《金瓶梅》相关的话题能够尽快的冷却下来?大家都赶紧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地方去?肯定是长孙家吧?”

    “对,长孙家肯定是希望大家都把《金瓶梅》给忘了,希望有新的事情转移大家的注意力。”

    “你既然明白这个道理,那么孔颖达现在在报纸上天天抨击《金瓶梅》,搞的一些原本没有听说过这本书的人也起了好奇心,让这本书的热度不仅没有下降,反而上升了。这种情况下,你觉得长孙家想要看到吗?楚王府的人看了会开心还是不开心呢?”

    “还真是……”

    杜荷无语的摸了摸自己的额头。

    这帮人的世界太复杂了,他现在有点怀念在广州的生活了。

    在那里,只要把甘蔗种植园里面的事情处理好就行了,没有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事情需要操心。

    勋贵之间的斗争也比较少,反而有许多合作。

    哪里像是长安城,各种刀枪剑影,自己看都看不懂。

    指不定什么时候自己被人卖了都还在帮人数钱呢。

    ……

    “于师,那《金瓶梅》,你觉得是二哥的手笔吗?”

    东宫之中,李治跟于志宁在书房中说着话。

    李世民给李治安排了不少重臣辅助,其中当属于志宁的资历最老。

    作为关中八大柱国的后人,于志宁可以不需要看谁的脸色过日子。

    但是,于家这几年都在走下坡路,也就是于志宁还在朝中任职,要不然于家的存在感必然会更低。

    所以,这一次李世民安排于志宁与辅助李治,他非常的用心。

    “太子殿下,虽然这个事情还没有任何证据,但是长安城的勋贵世家,普遍都认为是楚王殿下的手笔。当然,《金瓶梅》这本书现在会越来越火热,跟一些长孙家和高家的对手在背地里推动,也是不无关系。”

    于志宁虽然年纪不小了,但是人老成精,看问题看的非常透彻。

    长安城最近闹哄哄的,于志宁觉得不完全是李宽的安排。

    毕竟,登州离长安城还是挺远的,哪怕是有飞鸽传书,李宽也不可能每时每刻都指挥着长安城里的局面。

    这种情况下,有其他势力跳出来把水搞浑的可能性是非常高的。

    “那你说这种情况下,我应该站在谁那边呢?”

    李治很是纠结了问出了这个问题。

    长孙无忌是他的舅舅,如今是他太子之位的主要支持者,当初他能够成为太子,长孙无忌也是出了力气的。

    至于李宽,那就更加不用说了,那几乎伴随着自己成长的人物,对自己的帮助自然也不在话下。

    可以说,李治内心里面是很不想看到楚王府跟长孙家在那里斗来斗去的。

    但是,这种事情,又岂是他想不想就能决定的呢?

    “太子殿下,谁处于弱势,你就支持谁!”

    “啊?”

    于志宁的回答,显然出乎李治的预料。

    “于师,我有点不是很明白这样做的意义。”

    反正没有外人,李治倒是非常坦诚的跟于志宁在沟通。

    “太子殿下,您迟早是要登基成为大唐的主人。就帝王心术来说,平衡是永恒不变的主题。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不管是勋贵还是外戚,但凡是有某一方面太过强大了,帝王就有必要扶持一下另外一方。

    否者朝中的权利就会脱离帝王的掌控,这对统治是非常不利的。历朝历代,出现权臣乱政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因为朝中的权利分配已经失衡了。

    您只要留意一下,不管是长孙无忌还是高士廉,都是曾经或者是现在的吏部尚书,这些年他们在朝堂中安插了多少人手?不客气的说,大唐的朝堂,有一半的官员都算是长孙党!

    看来看去,如今也就楚王党有实力跟长孙党掰手腕了!楚王殿下不仅在文官之中有一批支持者,在武将里头更是支持者众多,如今也就是缺少一些自己培养的中上层官员而已。”

    于志宁想要借着李治的势,让于家恢复到昔日的荣光,自然是不予余力的在那里出谋划策。

    “可是,舅舅在朝中的影响力,我是很清楚的。如今也就是还有房相、萧相等人制衡他,假以时日,朝中就将成为他的一言堂了。但是就这一次的事情来看,长孙家是受害者,我们是不是应该帮舅舅一把呢?”

    李治可是长孙皇后的小儿子,自然不想看到长孙家声名狼藉的情况。

    但是如果这个出手的人是自己二哥,那他就会变得纠结很多。

    “凡事有因必有果!外面有一种说法,楚王殿下会出手对付长孙家,要让长孙家的名声变差,是因为长孙家和高家的人先对楚王府的人动手的。微臣刚刚说过,楚王党如今就缺少自己培养的中高层官员,在此之前,观狮山书院的学员,哪怕是进入到了官场,普遍都还只是一个胥吏,顶天了也就是做到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