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登州是李宽的大本营之一。

    所以到了这里,他很是直接的住进了之前的别院。

    而作为登州刺史的淳于难,自然是第一时间就知道了李宽来到登州的消息。

    “王爷,登州刺史淳于难在外面求见!”

    李宽一行人刚刚洗漱了一番,把路上的风尘消除,淳于难就摸上门了。

    很显然,李宽的这个住处,他是每天都有安排人盯着的。

    没办法,登州以前是淳于家的登州,现在却是楚王府的登州。

    只要李宽一声令下,淳于难这个登州刺史的命令,基本上就出不了刺史府。

    再说了,这些年淳于家跟着楚王府,可是没有少挣钱。

    于公于私,他都要抱紧李宽这只大腿。

    “王爷,您本来是带王妃娘娘和侧妃娘娘出来散心的,结果都快成为公务出行了呢。”

    晴儿在一旁嘟着小嘴,抱怨了一下。

    这话,程静雯和武媚娘来说,是不合适的。

    但是从晴儿嘴里说出来,却是刚刚好。

    一方面是说出来程静雯和武媚娘的心声,另外一方面也不用担心有什么不良后果。

    “淳于难当了十几年的登州刺史了,这些年通过贩卖倭国、新罗、百济等地的人员,可是没有少挣钱。这一次听说王爷你来到了登州,估计是要来献殷勤了。不过,前段时间长安城里不是好多勋贵都加入了去天竺贩卖人员的行动,淳于家应该也在其中?王爷不妨见一见他,点拨一下淳于难,让他更好的为王爷的大计服务。”

    武媚娘虽然有点不爽淳于难打扰了自己一家人的度假,但是还是分得清轻重的。

    很显然,镇北道、辽东道等地人手紧张的局面,是一直存在的。

    而关中、淮南、江南、岭南,也或多或少的存在用人紧张的局面。

    毕竟,大部分的百姓还是安土重迁,习惯了在原来的地上生活。

    朝廷一旦在某个地方搞大开发,用人紧张的局面几乎是必然出现的。

    就像是朔州的棉花种植,一个勋贵的种植园可能就需要上千名奴仆帮忙打理。

    这年头没有播种机和收割机,一切的东西都要靠手工。

    就以关中向朔州迁移的那些百姓,根本就是杯水车薪。

    甚至这些百姓自己也希望购买几个奴仆,帮自己打理家中的农田呢。

    “侧妃娘娘说的有道理,如今大唐的棉布行业发展非常迅速,先海外的出口也慢慢的多了起来。这必然会导致棉花种植园中人手的进一步紧缺。还有朝廷已经设立了镇北道,那么在镇北道修建几条水泥道路,也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我听说南山建工如今需要的帮工数量,就至少有几千名的缺口呢。如果在考虑到广州府如火如荼的甘蔗种植园扩张,大唐的用工紧张局面就更加严重了。”

    王玄策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确实是,不管是甘蔗种植还是棉花种植,亦或是水稻种植。

    但凡是大规模的集中种植,就必然需要大量的人手去帮忙打理。

    以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在这种种植园中根本不适用。

    大部分有自己田地的百姓,也不愿意去这样的种植园里当帮工。

    毕竟,自己家的农田都忙不过来,谁愿意去帮别人呢?

    工钱再高,也很难招募到人手。

    “王爷,人家来都来了,那就见一见。”

    程静雯也不想因为自己的原因,让李宽耽误了正事。

    “那就见一见。这淳于难,也算是识时务的,让淳于家跟着大唐的发展步伐,也不是一个坏事。”

    大家都说可以见一见,李宽自然不会反对。

    很快的淳于难就带着淳于博出现在了李宽面前,而程静雯和武媚娘则是回到后院去了。

    这个时候,反倒是晴儿这个丫鬟可以光明正大的留下来。

    “楚王殿下,下官在味之素登州分店简单的安排了一个接风宴,您看……”

    简单的寒暄了一会之后,淳于难满怀期待的发出了邀请。

    李宽是淳于难背后的主要支持者,这在登州乃至大唐朝廷,都不是什么秘密。

    虽然楚王府没有拿淳于家什么好处,淳于难送的各种孝敬,李宽基本上也都没有收,但是这并不影响双方之间的关系。

    毕竟,共同的利益才是双方走在一起的最主要原因。

    “晚宴就不去了,你的心意本王领了。不过你要是有什么想要说的事情,现在但说无妨。”

    虽然李宽也有一些事情想要跟淳于难说,但是这个时候肯定要先端着,让淳于难先汇报一下,然后在顺水推舟的提出一些自己想说的内容。

    “登州的发展,完全是托了楚王殿下您的福气。特别是晒盐、捕鲸业等行业的发展,一直都非常迅速;如今长安城已经有许多勋贵都在登州有产业,或多或少都涉及盐业、渔业、造船业等楚王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