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对于楚王府来说,鼓励棉花种植,是为了解决百姓们的穿衣问题,同时也会稳固边疆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但是,李宽并没有想要垄断棉布生意的想法。

    因为这根本就不现实,也没有必要。

    在朔州北部的草原上种植棉花也好,还是在陇右道或者西域种植棉花,这都不是楚王府一家可以搞定的事情。

    只有让更多的勋贵从棉花种植之中获得好处,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去边疆种植棉花。

    至于关中等地,已经处于朝廷的稳固统治之中,那么就不好意思了,这里的土地不允许种植棉田。

    “那我们把各地的棉布铺子都关闭了,以后是在国内走成衣铺子的道路,然后只在海贸的时候出售棉布吗?”

    王富贵觉得这个方案也是可以接受的。

    “不是!”

    王富贵:???

    “海外出口方面,我们虽然不是完全不做,但是可以把重点集中在玻璃镜子、自行车、化妆品、药品等产品上面,棉布的话,可以让程家、房家和尉迟家多努力一把。至于王氏棉布和郑氏棉布等其他家的棉布,他们要是能够将棉布卖到海外去,我也没有什么意见。

    最关键的是,棉布的门槛比较低,我觉得是一个比较适合普通商人出海闯荡的产品。只需要投入一个几十贯钱,携带一批棉布乘坐扬州到蒲罗中等地的定期海船出海,随随便便就能获得一倍以上的回报,这可以有力的刺激更多的人走向海洋。”

    钱这个东西,对于李宽来说真的就是一个数字问题了。

    不说其他的,单单作坊城的那些房子,他就不知道收割了大唐勋贵商家多少财富。

    这些财富如果太过于集中在楚王府,也没有太大的意义,甚至都不是太好的事情。

    相反的,扶持更多的商人崛起,特别是观狮山书院毕业的学员去经商,李宽是大力支持的。

    这些有文化,有头脑的商人,将会让大唐萌发出一个新的特殊阶层,那就是资产阶级。

    这对李宽未来的规划来说,还是很有意义的。

    “王爷,这么说来,以后我们就主要制作成衣咯?”

    “在维持现有棉布作坊的规模情况下,基本上不用考虑继续扩大作坊面积了,能够制作多少棉布,就算多少。然后这些棉布全部用来制作成衣服进行售卖。当然,棉布作坊的规模是不扩大,但是棉布的产能如果可以不断的增加,我也是支持的。”

    对于技术创新,李宽一直都是本着支持的态度的。

    作坊不扩大规模的情况下,要不断的扩大产量,基本上就只有提高生产效率一条路可以走了。

    而这又是涉及到作坊的管理,机械设备的更新等一些列的变化。

    “好的,属下明白了!”

    ……

    “郎君,有一个事情我觉得有必要跟您汇报一下。”

    崔祥坤是崔家在长安城的大掌柜,除了负责崔家木炭铺子、崔家脂粉铺子和七里香铺子之外,去年开设的崔家棉布铺子,也算是他在间接负责。

    这几天,受到王氏棉布的冲击,崔家棉布铺子的生意明显变差了很多。

    虽然崔祥坤也及时的搞了一些促销活动,但是销量的下跌却还是一直在持续。

    “什么事情?又是棉布铺子销量下跌的事情吗?这个事情我已经知道了,并且也跟王杰一起吃过饭了,短时间内并没有什么好办法。”

    崔庆的心情也有点憋屈。

    崔家在长安城的各个生意,发展的都不算很顺利。

    眼下刚刚有些起色的棉布铺子,又遭到了王氏棉布的低价冲击,想要挣钱变得更加困难了,甚至连崔家今年自己种植的棉田的棉花都要消耗不掉了。

    “不是棉布铺子的事情,但是跟棉布铺子也有关系。”

    崔祥坤自然知道崔庆的心情为啥不好,但是该汇报的东西,还是得接着汇报。

    “那你说吧,到底是什么事。”

    “观狮山书院机械作坊的伙计,昨天过来推销一种设备,说是可以将缝制衣服的速度提高十几倍;如今长安城中,棉布铺子的生意虽然变得难做了,可是成衣铺子的生意,却是一天比一天好。”

    崔祥坤觉得自己运气实在是有点不好,每次明明很努力了,却是总取不到好成绩。

    “成衣铺子?似乎长安城今年确实开始多了起来。但是百姓们习惯了买布回去自己做衣服吧?”

    “以前确实是这样的,但是现在有点变化了。昨天观狮山书院书院机械作坊的伙计过来推销一种设备,叫做缝纫机,说是可以快速的缝制衣服,特别是大批量制作同一个款式的衣服的时候,速度非常的快。

    据说楚王府自己的成衣作坊就大量的使用了这种缝纫机,还有新开业的紫霞成衣铺子里的衣服,也都是使用缝纫机制作而成的。”

    “缝纫机?”

    很显然,崔庆是第一次听说过这个名词。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