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李恪没有想到李世民考教完他对突厥的问题之后还要考教他如何发展经济,改善国力这样的大问题,心里一阵犹豫。

    自己是装作不知道呢

    还是把历史上李世民在唐初实施的政策说出来呢

    他抬头看了一眼神情专注等他回答的李世民,略一沉吟便道“儿臣这几天也在考虑这个问题,如有不妥之处还望父皇指正。”

    李恪对于如何打赢未来对突厥的战争分析的有理有据,让李世民对他另眼相看。

    所以,他才会问李恪如何能增强国力,改善百姓生活等的治国之策。

    他确实的指望李恪能在治国之策上有什么突出的策略,便道“你且说来听听。”

    李恪整顿了一下思路道“一,免除关内及蒲州等六州两年的租调,其余各州免除租调一年,这样可以大大刺激蒲州等地农业的发展。

    二,对于受突厥人入侵破坏严重的地区,国家按照每户人口数量的多少,发放赈济品;对于受封为王的皇亲国戚,大大降低其封邑的标准,以减轻当地农民的负担。”

    说到这里,他抬头看了看李世民,见李世民点头表示同意他的看法,继续说道“三,国家倡导节俭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

    李世民听完李恪的三点治国策略之后,陷入了沉思。

    李恪说的确实是大唐现今必须要面对,也要解决的问题,他为此饭不能食,夜不能安。

    今天经李恪这么一说,心里连日来的烦恼一扫而光,觉得大唐最该解决的就是李恪所提到的这三点。

    一番思考之后李世民看着眼前还是孩子的李恪,沉声问道“李恪,朕问你话,你要如实回答,你今天所说是你自己所想,还是他人让你代为传达给朕”

    对于性格刚毅果敢的李恪,说出如此切合实际的策略,李世民还是心有疑惑。

    所以,才会有此一问。

    毕竟李恪的年龄如果真能想出如此治国策略,实在出乎他的意料。

    如果,是有高人指点李恪,他也想见见这个人,必定不会让此等人才埋没。

    李恪在李世民问他如何对待突厥问题的时候就知道会有如此一问,便不紧不慢的说道“启禀父皇,今天所说,确实是儿臣所想,并非有他人指使。”

    李世民知道李恪不会欺骗他,所以,虽然脸上没有表现出来,内心却震撼不已。

    如此慎密的决策尽然是出于一个孩子之口,更多的是作为父亲对儿子能取得如此的成就而感到欣慰。

    他笑道“未曾想到经此一役,你倒是思想开阔了许多,有这般的见解,父皇感到高兴。”

    李恪看到李世民不断变化的表情,一颗心高悬着,如今在听到这句话,一颗心终于落地。

    但就在此时,李世民又道“听说昨天你偷偷出宫,在长安城又闯祸了”

    李世民如此一问,李恪顿时感觉全身冰冷,立马道“父皇,儿臣只是想去看看岑先生,还有一起玩到大的哲威他们。

    至于,至于在酒楼那件事情,不是儿臣刻意为之。”

    李世民今天心情好,所以,没有想过过多的责备李恪,只是道“你一个堂堂的王爷,跟市井无赖打架斗殴成何体统。

    不过此事也不能怪你,只是,事后你对刘梦龙的处置有些不当,不该滥用私刑。”

    “儿臣知错了,还请父皇责罚。”

    李恪急忙认错。

    “惩罚是必须的。”

    李世民道“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你也不例外,不过那刘梦龙也只是一个市井无赖,你对他严惩就是帮了长安城的百姓,朕就从轻处罚你吧。”

    李恪听到李世民说要责罚自己,心里一阵冰凉,已经做出你说什么就什的态度,但就在这是却听李世民道“朕惩罚你在府中禁足一个月,抄千遍兰亭序,你可满意”

    “满意,满意。”

    李恪欣喜道“多谢父皇。”

    看到眼前儿子的表现,李世民心中也是一阵好笑。

    而后,李恪又把岑文本做自己老师的事情告诉了李世民。

    李世民对于儿子开始学文之事很惊讶,便问道“你何时对学文之事如此上心”

    李恪知道李世民会有此一问,便道“父皇,这是儿臣经过刺杀受惊后的领悟,觉得不能整天打打杀杀,学习知识也是一件好事。”

    李世民听后,甚为满意,心中高兴儿子能有这样的情趣,便道“既然如此,朕答应你了。”

    李恪听高兴的道“儿臣,多谢父皇。”

    李世民因为政务繁忙,还有很多奏章要他批复就没有根李恪多说。

    勉励了他一番之后让他退了出来。

    李恪也不便多打扰他,临走说了几句父皇要注意身体,不要太过劳累的话,便退出了两仪殿。

    李世民虽然忙于政务,没有跟李恪说太多的话。

    但他能感受到李恪对他的关心,这让他心里对李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