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御书房烛光摇曳,  景顺帝的脸庞忽明忽暗,  声音很平静,  没有丝毫起伏,“你说的这些人,  名望、地位都不缺,为官做宰者更不在少数,你说倚重,  朕还要如何倚重”

    温钧竹听皇上的语气平和,  并不像生气的模样,  遂毫不犹豫说道“去他们的心病,得他们的真心。陛下,  杀了李诫”

    瞬间,御书房死一样的寂静,夏太监几个伺候的人都被他这突如其来的话惊呆了,  木雕泥塑似地僵立原地,一个个目瞪口呆,不知这位大人犯的哪门子毛病。

    景顺帝也吃惊不小,一面琢磨温钧竹的意图,  一面伸手去拿茶杯,不妨手指头撞在案角,痛得一缩,  脸上却是不显,慢悠悠问道“哦,为什么”

    皇上没有恼怒,  没有叱责,温钧竹立时信心大振,朗声道“其一,李诫已成为所有世家、权贵、宗亲的公敌,无人不恨,无人不怨,只因他是先帝第一信臣,大家是敢怒不敢言。就说这场民乱,如果地方上的士绅大族竭力配合官府,焉能大乱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其二,李诫是佞臣,谄媚在前,奸邪在后,只顾奉迎上意,却罔顾朝堂局势,致使君臣离心。治天下,用的是官吏。旨意需要他们去传达,政令需要他们去执行,子民需要他们去教化,朝臣的作用至关重要陛下,君臣从来都是相依相伴,没有臣子拥护的君主,能安稳吗”

    “所以,要除去李诫,平义愤,换人心彰显天子公正仁德,借百家之财,解万民之难,得臣下拥戴。既可破眼前困境,又能平稳朝政,陛下,用一个臣子换一个大好时局,以极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利益,何乐而不为呢”

    一通长篇大论,温钧竹说完,已是口干舌燥,啜一口茶,让略有些凉的茶水缓缓流过干涩的喉咙,安静地坐在椅子上,等着皇上发话。

    景顺帝端坐椅中,好像老僧入定一样,好半晌才淡然道“按照你的说法,如果朕不杀李诫,这天下就要反了不成”

    温钧竹大惊,立即趋步跪倒在地,“微臣惶恐,绝无此意”

    顿了顿他又道“如今局面紧迫,与其抽丝剥茧徐徐图之,不如快刀斩乱麻,先稳定住人心。朝政的沉疴顽疾,待天下百废俱兴后,皇上再着手处置不迟。”

    一直侍立的夏太监终于听明白了,也就是说,先把帝位坐稳了,再腾出手来干别的。

    这话倒也不错,温钧竹所说虽不免有夸大其词之嫌,然细想,也不无道理。

    只是这李诫,可是先帝手里使出来的人,备受宠信,先帝刚去,就杀人家,似乎不太合适吧

    夏太监偷偷瞄了一眼温钧竹,忽然醒过味儿来,温钧竹他爹,可不就是先帝登基后被踢下去的

    真是风水轮流转,这次李大人要倒霉喽

    他不禁也竖起耳朵,听皇上怎么说。

    景顺帝似乎被温钧竹说动了,面带忧色,长长叹了一口气,“李诫办差从未出过差错,你说的这些都是阴谋,拿不到台面上。而且先帝大力推行清丈土地,李诫是施行的首要官员,若拿他,岂不让人认为朕有意和先帝政令相悖”

    温钧竹眼中闪过一抹喜色,笑道“拿他涉及不到土地问题,微臣的折子,弹劾李诫滥杀良民,冒领军功,这一条就足让他翻不了身。”

    景顺帝打开折子看了看,随手扔在书案上,似笑非笑说“朕听说,李诫与你有夺妻之恨,是真的吗”

    温钧竹万想不到皇上竟会提起赵瑀,愣了片刻才答道“阴差阳错罢了,说夺妻也谈不上。微臣是和李诫有过节,但此举是出于公义,并非私怨。”

    “嗯,朕知温卿家的心,但只你一份弹劾,立不住脚,太容易让人联想到你公报私仇。”

    “陛下放心,和微臣持相同见解者不在少数,只需有人不惧李诫权势,振臂一呼,必会从者如云,将这个佞臣赶出朝堂届时,所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顺利筹措到钱粮,百姓安然过冬,开春的耕作也能落到了实处,国运昌盛,指日可待。”

    景顺帝不由笑了,点头道“甚好,说得朕也非常激动,但朕还是不放心,李诫是有功之臣,这样做不会寒了臣下的心吗”

    温钧竹冷笑道“自古哪个祸国奸雄不是有功之臣安禄山是个将才,行必克获,可一朝造反,几乎毁了整个盛唐这样的人,杀了,只会大快人心。”

    至此,景顺帝所有的担忧,似乎温钧竹的奏折都能完美地解决掉。

    景顺帝冷峻的脸看起来温和许多,颔首道“这事就交给你办吧。”

    温钧竹极力压制着内心的狂喜,领旨谢恩,不疾不徐地踱着步子退下了。

    在一片寂静当中,夏太监觑着皇帝的脸色,小心赔笑道“主子,用膳的时辰到了,传到这里”

    景顺帝没说话,兀自盯着温钧竹的折子思索着什么,忽问道“李诫是不是特别招人恨”

    夏太监不敢答话,只立在一旁讪笑。

    景顺帝也不指望他能说出什么来,起身朗声道“天大地大,吃饭最大,传膳把齐王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