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阳春三月,  暖意融融,李府后园子一池湖水碧波荡漾,沿岸柳丝吐绿,  杏蕊染白,  端得是一片醉人春光。

    临湖凉亭中,  赵瑀端端正正坐着,  正在抚琴,  案前没有燃香炉,只在雨过天青长颈瓶中插了一支杏花。

    对面的张妲还穿着厚厚的冬装,  斜靠在大迎枕上,倚柱而坐,  聆听着琴声,  望着赵瑀身后碧湖,  目光幽远又安详。

    她的脸色苍白,  不时轻咳几声,  看样子身体还未大好。

    一曲终了,张妲笑道“真好,往后我心烦,  就来你这里听琴,心里空明,  立时松快不少。”

    赵瑀知道她在烦什么,殷芸洁那一刀,虽没要了她的命,可伤了身子的根基,  在子嗣上头不免有些艰难。

    殷家满门抄斩,殷芸洁生生受了剐刑,张妲嘴上说出了气,但赵瑀看得出,她还是郁郁寡欢的。

    好容易她才抛下过去,尝试着和齐王开始新生活,可这一刀,又将张妲推回了原处。

    齐王二十多的年纪,他们感情原本就不深厚,不可能只守着张妲一人,待孝期一过,只怕后院就要添人了。

    思及至此,赵瑀暗自唏嘘不已,面上却不敢露出半分,笑着安慰她说“王爷没受牵连,你娘家也稳稳当当的,不是挺好的我知道你忧心后院,可王爷身上还三年孝呢,你好生将养身子,三年过后,准能一举得男。”

    张妲哈哈笑起来,笑着笑着又咳起来,咳得脸色潮红,赵瑀忙给她捶背,却被她摁住手,摇头喘息道“我是不想了,能有孩子是我的福气,没有,也就那么回事你不知道吧,昨日我娘来看我,带了四个丫鬟让我挑。呵,我不是傻子,我心里都明白。”

    赵瑀不知说什么好,无法生养的主妇将妾生子养在膝下,此举固然为张妲不喜,却是当下许多当家太太惯用的手段。

    她斟酌着劝道“你母亲大概是想给你添个助力吧,毕竟家生子比外头来的更中用。你不喜欢,打发了就是,眼不见心不烦,犯不着心里怄气。”

    张妲苦笑道“我知道可我现在不信他们,就说表哥,什么时候攀上的秦王这么大的事,他们没一个人和我提过,他们见机倒快。看王爷不行,立即投靠秦王,现在这两家是重新抖起来了,可他们利用了我,坑了王爷”

    张妲的目光很冷,“别看王爷面上不显,心里恨着呢,还有我,他们可否想过我这个出嫁女就不能暗地里提醒一声真是提起来就生气。”

    这又是一笔扯不清的帐赵瑀对温钧竹也是颇为忌惮,李诫两次受挫,都与他有关,本以为温家就此没落,却不想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抓住一个机会,登时又活过来了。

    好在李诫就快回来,温钧竹再能耐,也不是他的对手。

    而且皇上也不会容许温家再做大

    赵瑀因笑道“不说这些不高兴的了,皇上还是心疼齐王这个小儿子的,爵位俸禄一样没降,还单另划了片皇庄赐下来,圣眷犹在,你就安心和王爷过日子吧。”

    张妲面色霁和,“父皇是警告那起子别有心思的小人,不让他们作践王爷有父皇这一层意思在,以后秦王登基,大概也不会为难我们王爷。只是王爷这段日子太消沉,心里毕竟拧了疙瘩,和父皇也有些疏远。”

    赵瑀暗叹,这是难免的,任凭谁都不可能毫无芥蒂,往后的日子还长,只盼齐王能想开点。

    “对了,李诫的火器营,在父皇那里过了明面,已编入王府的护卫。王爷说这事必须谢谢李大人,等他回来,俩人要好好喝一顿。”

    “四月里差不多就能回来,到时咱们”

    二人正兴致勃勃说着话,乔兰小跑过来,跑得上气不接下气,“太太,老太太叫你赶紧过去,大舅爷回来啦”

    在外游历两年的赵奎回京了。

    他并非一人归来,身边带了一名女子,二十多岁的年纪,面相老实,挽着妇人头。许是乍然来到富贵之所,她举止十分拘谨,手脚都不知往那里摆。

    赵奎直言道“我已与柳氏成亲,她男人为救我丧命,无依无靠的一个女人家,我不能看着她活不下去朝廷也鼓励寡妇再嫁,索性跟着我,好歹有口饭吃。”

    别说王氏,赵瑀看大哥的眼神都有些不对这还是她那个循规蹈矩,把名节名声看得比天大的大哥

    赵奎两鬓已染上风霜,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老了好几岁,“出去走一走,才知道我是多么的不知天高地厚,什么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说这话的人都是没挨过饿的人。我途经河南,一路上见多了生死,哀鸿遍野人命大于天,这才是顶顶重要的。”

    说完他向赵瑀一揖到底,“大妹妹,哥哥对不住你。”

    赵瑀怔住了,曾以为忘却的委屈,混着苦涩、辛酸,一股脑涌上心头,顿时眼睛一热,几欲坠下泪来。

    王氏忙拉起儿子,欣慰道“奎儿长大了,知道妹妹的辛苦,看着你们兄妹和好,我这当母亲的别提多高兴了待玫儿出阁,我便什么挂念也没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