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但再怎么奢华也没有黛玉几人在路上做的那几条裙子奢华。

    真金白银各种珠翠都在裙子上展示呢。

    跟天朝女人炫富,直接败北。

    再跟天朝女人比精致,上到黛玉,下到探春,哪个不是丫头下人侍候着长大的。那一身的气度,还真没法比。

    据不完全统计,海国王后身边侍女仆从的人数还没黛玉进京前侍候探春的多呢。

    比不上探春,就更别说被孝女爹当宝捧着养的黛玉了。

    贴身掌事的大丫头,一等份例的丫头,二等,三等的丫头和粗使丫头和婆子。

    除此之外还有奶娘,教养嬷嬷,铺子宅子负责收租的管事,媳妇,跑腿传话小厮,小厨房的灶上娘子

    黛玉从小闲不住,她还有自己专属的马车,马夫,侍卫。

    这还是没出嫁之前的身家呢,出嫁后,人数更多。

    有些事情是一通百通,凤姐儿这个出嫁的嫂子,很是给探春传授了一些新媳妇刚嫁进婆家时的各种站住脚的小窍门。

    再加上探春这场婚事不是简单的两姓之好,而是两国政治联盟。那么如何不叫人轻视,就是一门学问了。

    探春身边除了凤姐儿,还有一支宫里出来的陪嫁队伍。

    这支陪嫁队伍,唐琅看在迎春的面子和一些杂七杂八的事上,倒是帮探春认真的过了一回沙子。

    见多识广的嬷嬷,忠厚又不失忠心机灵的宫女,品性上佳的太监和一些有真事的侍卫,御膳房全能灶人

    有他们陪在探春身边,只要探春立得起来,将来都是共荣的结果。

    旁的黛玉不敢保证,但立不立得起来这事从来不需要为此担心探春。

    这可是个想要干一番王图霸业的女人。

    海国的婚礼叫天朝人都不习惯。

    旁的都能忍受,但喜服竟然是一身白纱裙再带一块白纱遮头盖脸,这就不能忍了。

    在天朝,从头到脚都是白纱,第一反应就是一身素缟的孝服。

    喜事要穿红,丧事要穿白。

    我们大老远的送郡主过来成亲,你们竟然让郡主穿孝

    我嘞个去,你特么诅咒谁呢

    按海国的风俗,只有再婚妇女,婚纱才可以用粉红或湖蓝等颜色,以示与初婚区别。而初婚必须是白色的。

    不但要求是白色的,裙摆还要有十六米那么长。

    虽然有入乡随俗的说法,可无论是探春,还是天朝来的使臣,都不同意穿白色的喜服成亲。

    就连贾琏也懵了。

    他在海国的那些日子,没有参加过婚礼,更没去过所谓的教堂。所以他压根就不知道海国这边成亲是要穿白色的圣袍,由教堂里的海国和尚主持婚礼。

    父母呢

    成亲不拜父母高堂的吗

    探春绣了半年多的大红喜服,用了最好的贡缎,京苏湘蜀四种绣法绣出来的嫁衣和红盖头,那么精致,又那么奢华,如今竟然不能穿了,可见探春的怨念。

    不妥协,绝对不能妥协。

    对了,还有信仰。

    她往日拜佛,拜道,拜观音,拜文昌君为什么还要拜一个被钉在架子上的男人

    此次出行,她还特意在皇家寺院请了观音像,看来建庙之事也要提上日程了

    其实一到海国,巨大的地域文化差别,叫探春在这一刻有了一种非常不适应之感。说到底,哪怕她真的有多少野望,如今也不过是个十六七岁的待嫁女儿。

    关于婚礼喜服的事情就掰扯了好些天,之后又掰扯在海国建观音庙的选址和筹建工作。

    最后又谈了好些天这样那样的事,最后还在凤姐儿的提醒下,确定了探春封地的事。

    总之出使海国的使臣们,用着岁就开始启蒙学习如何入仕为官的坚持精神,你来我往的与海国国王和贵族进行了友好的,亲切的,实在厚道的会晤。

    给那几只明为游玩,实为收集各种材料的某些小队伍了充足的时间。

    探春的婚礼在他们到达海国的第七个月的时候才举行。而第八个月,凤姐儿和贾琏正式搬出皇宫住到了贾琏当初在海国这边买的小房子里。

    是真的很小的一套房子。

    前院是木头的栅栏院子,紧接着不足一射之地的地方是一栋蓝白色的三层小洋楼。小楼后面是一个不算小,但也绝对不算大的院子。

    凤姐儿长这么大,还没住过这样小的房子。好在贾琏那边再建的新房再有一阵子就建好了。

    另一边,住在皇宫的探春和她的王子夫婿相处的还算融洽。又加之成亲前,打听到一些海国国情,探春迅速调整了自己某些融入骨子里的东西。

    比如说早晚给长辈请安,婆母跟前立规矩。身子不方便的时候主动将陪嫁丫头提出来侍寝

    探春在来海国的路上就开始学习海国语,她与皇室的交流不成问题。跟王子的相处也没有任何障碍。

    不过在王子与探春浓情蜜意之时,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