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按照兵役法,普通士兵服役期为七年,少尉c中尉九年c上尉十年,少校c中校十二年,上校十五年,将官则不需要退役,可以为陛下奋斗到死。

    这次复员的主要是普通士兵,每个士兵退役的待遇也很优厚:银币七枚c良田二十亩头牛c全套的农具,如果立下战功,银币会相应的增加,如果愿意去偏远地区,如东北c朝鲜,授田可以增加到五十亩,甚至一百亩。

    如果士兵是军户,则可以进入当地卫所任职,级别提升一级如果要转为民户,原则上只能将自己的妻子c儿女转出,但必须离开原卫所,到附近府县入籍如果立有战功,可以适当放宽,按照级别将父母兄弟转出。

    但父母兄弟迁出的情况,则只能选择边疆地区,如河北c东北c朝鲜等地,这些土地可以自由买卖。

    如果离开卫所,成为民籍,则可以到当地陆军中学学习一年,学费全免,考核合格后,可以到附近担任村长c乡长,还可以到公安局任职,成为一名光荣的皇家警察。

    最后,所有转为民籍的士兵,都要编入预备役,归当地的预备役管理机构管理,当国家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候,预备役士兵也是要上战场的。

    经过初期的惊讶和埋怨后,大家都意识到,官兵复员是皇命,不可更改,所以大家纷纷到自己的上级,或者到监察使那里打听具体情况。

    当杨荣c冯益平等人将复员待遇讲清楚之后,众人不由得议论纷纷,盘算该如何选择,是该离开卫所,还是留在卫所?是将家族带出来,扎根边疆?还是自己扎根边疆?是在河北c东北还是朝鲜?

    经过一个多月的沟通c协商c统计c上报,近卫第一军c第二军的复员申请递交到了总监察部和兵部,最后上报到皇帝这里,朱允炆非常慎重和激动的盖上御玺,昭告天下。

    复员军人的去向也出乎朱允炆的预料,愿意离开卫所,全家搬迁到河北c朝鲜和东北的士兵占到两成左右在附近府县转为民籍的比预想的多得多,达到五成剩余的三成,选择了留在卫所,训练新兵。

    由于转为民籍的人数比预想的多,所以附近府县纷纷叫苦,所以朱允炆下令,将这些人在布政使司内部调配,尽可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好在开国时间不长,大明的土地闲置还比较多,安排几千人还是不成问题的。

    近卫第一军c第二军总计三万两千余人,其中复员人数接近两万人,可谓元气大伤,所以张伦c曹玉书等人又投入到了紧张的新兵接受和训练中去。

    新兵的来源有两个,一个是目前朝鲜的二十多个卫所,一个是新兵训练基地。

    新兵训练基地成立于建文七年五月,驸马都尉梅殷任新兵训练总监,隶属总监察部,目前基地主要有五个,分布在京师c河南c河北c山西和陕西五省,其他省份的基地正在建设中。

    新兵训练基地的学员主要来自于各地的陆军小学c陆军中学和各地卫所,还有少部分的平民百姓。

    目前平民百姓参军人数并不多,这是传统使然,朱允炆希望以后能够逐渐改变这种局面,而改变这种局面的方法,就是提高军人的素质,提高军人的地位,逐渐让人看到参军的好处,同时,作为皇帝,朱允炆也希望用这种方式逐步将触角分散到乡村,当然这条路还很漫长,不可能一蹴而就。

    为了显示自己的重视,朱允炆命杨荣c张伦c曹玉书等人挑出优秀复员军人代表,到京师接受自己的检阅,并在奉天殿赐宴,享受这种殊荣的军人们激动不已,山呼万岁。

    这些复员军人后来大多数都在各地的复员军人管理所c管理处任职,他们也成为朱允炆在各地的耳目,因为朱允炆允许他们直接上京告状,并给与他们通行令牌,各地官吏不得阻挡。

    从总体上来说,这次复员达到了朱允炆的要求,实现了他的三个目的:

    一c士兵定时轮换,杜绝兵为将有现象的出现,将领的野心自然得到遏制。

    二c士兵回到地方,担任基层官员,加强了朝廷对乡村的控制。

    三c士兵能否复员,不需老死异乡,且待遇丰厚,激发了百姓参军的热情。16

    龙腾小说免费小说阅读_www.ltxs.me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