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好莱坞,因此也就是损害丹妮莉丝娱乐的利益。

    如果当初华纳兄弟影业没有接下这个项目,西蒙也打算丹妮莉丝娱乐亲自接手,只是档期难免延后。

    米高梅的《好事成双》依旧遵循西蒙亲自为这家制片厂确定的少数重磅炸弹加主攻中低成本类型片的发展策略,影片制作成本只有1000万美元,由奥尔森双胞胎主演,也就是曾经的漫威绯红女巫扮演者伊丽莎白·奥尔森的双胞胎姐姐,影片开画银幕规模为1545块。

    约翰尼·德普主演的《千钧一发》和韦斯利·斯奈普斯主演的《银线风云》,同样都是3000万美元成本以内的中低规模影片。

    最后的三部冲奖类型电影影片,西蒙记忆中都没有什么印象,提前看过的成片质量也差强人意,基本属于炮灰。

    随着《割喉岛》堪称惨烈的首周票房数据出炉,再加上今年暑期档制作成本5000万美元的《艳舞女郎》失败,两个项目的主要投资方卡洛克影业这条在好莱坞混迹多年的过江龙宣告彻底终结。

    西蒙最近几天一直在考虑这件事。

    九十年代,因为海外电影市场的持续开放和全球经济的快速复苏,好莱坞电影产业的整体上升趋势并没有因为一家电影公司连续栽跟头而有所减缓。

    如果不采取一些措施,肯定还会有更多资本进场搅局。

    这其实算是饱暖思**的另外一种体现。

    有钱了,总希望再获得一些名望,好莱坞这个名利场无疑是成名的最佳捷径。哪怕不亲身上场,手里握着大笔资金,投资一些项目,挂个执行制片人的头衔,就能顺利打入这个光鲜亮丽的圈子,受到哪些只能在电影电视银幕上看到的大明星恭维青睐,间接地还能提升投资人幕后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知名度,一举多得。

    因此,外来资本涌入好莱坞,这种事情根本不可避免。

    堵不住,那就只能疏。

    主动为外来资本开辟一些去处。

    或者,哪怕是想要单独玩耍,尝试作为一番,也必须在维斯特洛体系的控制范围内。

    如果可能,最好还是疏通到其他行业。

    比如新科技领域。

    因此,感恩节前后的这一周,西蒙一直都在频繁与维斯特洛体系的各位核心骨干探讨磋商应对策略。

    当感恩节过去,很多想法也基本成型。

    丹妮莉丝娱乐本部的三家厂牌依旧不会对外开放,这是首先确定的一件事。

    曾经的好莱坞大制片厂,对外部资金的依赖非常严重,主要是传媒行业的限制性政策遏制好莱坞巨头的多元化扩张,收入渠道的匮乏让得大制片厂无法形成自身可持续的现金流量,因此只能不断融资借贷,项目赚钱了,大部分资金要归还投资方,项目赔钱了,往往就形成了制片厂的长期负债。

    八十年代被折腾到差点缓不过来的米高梅,就是衰落于这种不断失败的恶性循环。

    丹妮莉丝娱乐从小到大,再加上旗下一系列项目的盈利都非常丰厚,可谓好莱坞唯一一家顺利完成资金自给自足的大制片厂,哪怕背靠时代华纳的华纳兄弟影业都做不到这一点。

    西蒙的记忆中,真正做到这一点的,也只有迪斯尼一家。

    形成可持续的自有现金流,不再依赖外部资金,盈亏也就自负,如果是单纯的大制片厂,风险依旧很大,或许撑不了多少年就要重回现状。丹妮莉丝娱乐在实现资金自给自足的同时,又遇到了美国对传媒行业政策持续开放的好时机,通过不断兼并成功实现了企业的多元化,因此抗风险能力大幅增加。

    现在的丹妮莉丝娱乐,只要不出现特别巨大的变故,基本上都不会再重回依赖外部资金运作的状态。

    这当然不是说不需要外部资金。

    只是离了这些钱,丹妮莉丝娱乐依旧能够活得很滋润很长久。

    不需要将大部分收益让出,多元化还能够对各种收益渠道更加精细地进行利益最大化运作,因此形成最良性的可持续循环。

    好不容易实了这种状态,西蒙当然不会开倒车,为了疏导好莱坞的外来资本重新打开这扇门。

    既然如此,虽然与丹妮莉丝娱乐没有直接股权关联但因为幕后澳洲资本的缘故同样控制在维斯特洛体系手中的米高梅就成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另外,与丹妮莉丝娱乐关系紧密的时代华纳和二十世纪福克斯,同样可以承担这份任务。

    至于其他几家,西蒙现在的策略就是毫不留情地打压,最终目的是让迪斯尼、派拉蒙几家彻底成为二线电影公司。

    这也是为何上一批的对外合作项目都没有这些制片厂的份儿。

    完成了IPO,丹妮莉丝娱乐已经和大批美国投资人联系在了一起,西蒙现在的顾忌少了很多。

    引导外部资金的方法,说到底也很简单。

    还是拿出一些项目给这些外部资本进行投资。

    为了避免项目失败导致制片厂再承担额外的债务,这一次将不会是债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