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台下的回应是又一阵热烈的掌声。

    片刻后,雷德福抬手压了压,这才道:“那么,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大家可以自由提问。”

    话音落下,台下哗地举起了一片手臂。

    雷德福打量一番,很稳重地选中了台下一位恰好有些印象的《综艺》杂志记者。

    那位看起来还不到三十岁的白人青年接过工作人员递过来的话筒,不出所料地直接瞄向西蒙:“维斯特洛先生,很荣幸又能在大银幕上看到你编剧的作品,我想问,你是如何产生这部电影想法的,还是说,这部电影的男主角约翰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你自己?”

    这个问题出口,放映厅内数百位观众目光都微微睁大,等待西蒙的回答。

    放映厅前排一角的某个位置上,格蕾丝听到这个问题,却是忍不住想起去年十月份在旧金山的那次经历。和小男人单独相处的机会不多,每一次都能让格蕾丝记忆深刻。察觉到台上某个家伙明显瞥了这边一眼,格蕾丝连忙垂下目光,脸颊微微有些发热,不知道他会怎么回答。

    西蒙对于这个问题也不感到意外,不着痕迹地瞥了眼台下某处,嘴角带着笑,说道:“只是偶然和朋友聊天时产生的一个有趣想法,然后就做了出来,和我自己可没关系。如果我是电影里的约翰,我肯定会想方设法尽可能把自己藏起来,而不是此刻坐在大家面前。我还是很怕被抓去研究所做解剖实验的。”

    台下的笑声中,西蒙又补充道:“布莱特和乔治他们为这部电影付出了很多努力,希望大家的问题尽可能围绕影片展开,如果再跑题,我可就不回答了。”

    西蒙这么提醒过后,虽然转向布莱特·拉特纳几人的问题多了一些,但放映厅内的某种八卦气息还是难以压抑。

    不过,随后再涉及到相对私人的话题,西蒙果然不再作答。

    被点中的观众都只有一次提问机会,碰壁几次,也就没有人再轻易浪费。

    互动持续了半个多小时,12点一刻左右,《这个男人来自地球》的首映顺利结束。

    前些年的电影首映,往往要等到第二天才能看到影评。

    随着互联在美国的普及,信息传递速度也大幅提升,首映结束不到十分钟,络论坛和社交平台上就出现了第一批针对《这个男人来自地球》的影评。

    “天才般的创意,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看第二遍。”

    “哦,我简直无法形容这部电影给我带来的震撼。它也让我知道,电影从来都不需要各种大明星大特效,而是极致的创造性。只要你的想象力足够丰富,哪怕不使用任何技术手段,你也能制作出一部顶级科幻电影。没错,《这个男人来自地球》是一部科幻,然而,电影中没有出现任何传统科幻常见的特效技术手法。好吧,我不能再透露更多了,但我对上帝发誓,它绝对是我看过的最优秀电影之一。”

    “拥有5000亿美元的西蒙·维斯特洛,还是当年制作了《罗拉快跑》的西蒙·维斯特洛。”

    “一部让人惊叹的另类科幻电影。”

    “……”

    几乎是一边倒的盛赞中,当然也不缺少反对声音。

    Febook平台上一位认证为《西雅图时报》专栏作者的影评人就批评《这个男人来自地球》是‘一部让人失望的电影,通篇充斥着西蒙·维斯特洛的疯狂臆想’。

    另外一位同样在Febook上拥有超过80万粉丝的自由影评人更是直截了当:“我可以肯定这部西蒙·维斯特洛亲自编剧据说制作成本只有一百多万美元的电影会再次大卖,因为它会又一次让公众联想到关于西蒙·维斯特洛的种种特异之处。然而,单纯从电影角度来看,它实在缺乏诚意。我想将来肯定会有人将它与《十二怒汉》进行类比,但相比《十二怒汉》的思想深度,这部电影实在没有任何内涵,故事逻辑也非常牵强。”

    原版的《这个男人来自地球》,喜欢的人非常喜欢,不喜欢的人同样有很多。

    西蒙制作《这个男人来自地球》的初衷就是为了好玩,或许还有一点更进一步模糊混淆公众对他种种猜测的意图。对于媒体评论,无论正面负面,他也都有所准备,任何电影的争议都在所难免,这些评论实际上也不会对西蒙造成多少影响。

    既然已经尽心尽力地做到了最好,后续就交给观众。

    上午的首映之后,和雷德福等人一起吃过午餐,西蒙下午就返回了自己在帕克城以南的山顶别墅。

    西蒙的时间并不空闲,从乌克兰返回的西莉亚·米勒和肯·迪克逊特意赶来了帕克城,他需要见缝插针地处理一些相关事务。

    如此直到傍晚。

    既然去年已经起头,这次又在帕克城,西蒙照例举办了又一次山顶别墅派对,邀请很多电影人前来。

    今年在帕克城参赛和展映的电影总数超过了200部,整体质量非常不错。

    丹妮莉丝娱乐这边,除了《这个男人来自地球》,还有一部新人导演爱德华·伯恩斯执导的《麦克马伦兄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