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太和楼是临安城里最繁华的去处,一首宋代的题壁诗描绘说:“太和酒楼三百间,大槽昼夜声潺潺。千夫承糟万夫瓮,有酒如海糟如山。……皇都春色满钱塘,苏小当垆酒倍香。席分珠履三千客,后列金钗十二行。”

    这太和楼知名之处有三,排行第一的就是这太和楼的老板娘,苏小小,据说是临安古琴第一厉害的苏大家的妹妹,真真叫长袖善舞。

    这排在第二的就是这吃上,只有想不到,没有太和楼吃不到的东西。单说这羹品,便有百味羹、锦头丝羹、十色头羹、闲细头羹、海鲜头食、酥没辣、象眼头食、莲子头羹、百味韵羹、杂彩羹、杴业头羹、五软羹、四软羹、三软羹、集脆羹、三脆羹、双脆羹、群鲜羹、三色肚丝羹、银丝肚、肚丝签、双丝签、荤素签等等等等三四十种,若肯多付银钱,也可以点菜做羹,这种类可是无穷无尽了,其他鸡鸭鱼肉、牛羊海鲜,更是应有尽有,不计其数。

    这第三有名,就在太和楼总能请到最知名的大家来表演,或弹琴或起舞,这还不算,只要在太和楼里能入了大家的眼,总是可以应邀共赏月游湖,这可是最为难得之事,要知道这知名的柳大家、唐大家、苏大家,可是千金难买见一面的。

    这一日下午,独孤逸进得大厅,这好一番繁华景象,与那三元居完全不同做派。之见那:华庭巨塌,肴果杂陈,杯盏交错,文士围坐,或谈笑、或斟饮、或凝坐,侍者往来,温酒备茶,气氛热烈。

    见独孤逸穿着普通,面貌清秀,若说是个读书人,腰间却又悬了把宝剑,要说是个武夫,这一身的气质着实不像。

    这太和楼的小二也是个伶俐的,向独孤逸问到:“这位公子,今天不巧,苏大家要来论曲,今日很多雅座都被被定了,只剩下这一楼的位置,那中堂的位置离得近些,需得消费十两起;这外堂的位置稍微远些五两银子就够;如果您不久坐,那还有外围之外的站台,只要10个铜板就行,就是辛苦点。”

    独孤逸想了想,道:“还请小哥带我去个外堂的位置,先上一壶今年明前的龙井,两碟干果。”

    小二应声到:“得嘞!一楼外堂甲坐三十五号,明前龙井一壶,干果两碟!”呼和声中,带独孤逸坐下了。

    原来独孤逸虽选了外堂的坐,可点这一壶今年明前的龙井就有8两银子了,所以小二带到了外堂中较好的位置上。

    见得堂中接客小二穿梭待客,上菜伙计忙碌不堪。

    只看那刚出锅的彩花馒头,一盘三个,在托盘上摞了七八层高,摆成了金字塔模样,最顶部的馒头顶上插着一朵花,这上菜的伙计一手端着一摞的馒头,如履平地般在各桌之间穿梭上菜。

    独孤逸看到,心里不禁暗暗叫了声好。

    这伙计穿梭几个桌,放下了几盘,正走到独孤逸旁边一桌,不知怎地忽脚下一滑,眼看着一摞馒头山要倾倒在地上,独孤逸身随心动,右手用剑柄拖住了伙计的跌势,左手接住了飞出的托盘,空中划了半个圆,稳稳的将馒头山定了下来。“好!”周边食客一阵喝彩,上菜伙计虚惊一场。

    不一会,厅内座位就全满了,这距离苏大家上场时间快到了,厅门忽然想起了一阵骚乱声音。

    独孤逸寻声望去,只看到门口有个布衣少年,长得倒还算清秀,只是头发稍有些糟乱,正在和门口的迎客小二争执着什么。

    正看过去,布衣少年也恰好看过来,不知跟那迎客小二说了什么,那迎客小二也回头望向自己。恰那布衣少年对着自己微微一笑,独孤逸觉得纳闷,但也礼貌的回一一笑。

    那小二似乎低头说了句什么,便带着那布衣少年走了过来。

    “大哥,你自己偷偷过来,怎滴不带我!”那布衣少年走到身边,自顾自的拿起桌上的干果丢在嘴里,又回头对小二说道:“再给我沽一壶女儿红来,我说这是我大哥,你还不信,自有他来结账。”

    见那迎客小二赔笑到:“你这兄弟俩站一起倒是有些相像,小的眼拙,该打,这位公子,你看是要再上一壶女儿红么?咱们店里这女儿红可是临安最有名的,一壶二十两银子,但保管您喝了再也不忘。”

    独孤逸见这小二只管报价钱,又看了看身边的小少年,掏出了一张一百两的银票,说道:“你且上一壶吧,这个若是不够你还和我要。”

    小二拿起银票,眼看着一百两,看着这两个俊俏的少年,心想估计是谁家的少爷乔装偷跑出来了,于是笑里更是堆满了褶子,说道:“好嘞,公子,您且稍等。小公子见谅,等会给您再来几份咱们店里的小点心尝尝。”

    “慢着,那你就再多来点,先来上四干果、四鲜果、两咸酸、四蜜饯,再来个炒鸭掌,炒羊肉,签羊舌,瓠羹。”那小二哥笑着说道:“小公子是吃中能手,您二位且稍等!”拿着银票转身便走了。

    独孤逸看了看这小少年,说:“这位小兄弟,尽管吃吧!”

    那少年看了看独孤逸,说到:“看你穿着打扮普普通通,怎的有这么多银子?你是偷的,还是抢了的?你当我是来吃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