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云梦江氏诸人露宿于山下河边。”山门弟子来报。

    我那心肠极软的二哥亲去叔父面前解释,又亲下山去将江家诸位引上山来。

    当前自非是为魏公子美色所惑,便当真是一片纯真温软心肠了。

    想我蓝家亲爹闭关,叔父固执,长兄真挚,二兄纯粹,传说中的长老团也不见踪影。

    蓝家嫡系,基本就没有别个了。

    叔父一生未婚,也没个叔母打理内宅。

    亲娘一来就是个“藏起来”的状态,别说执掌家事,出门都难。

    家中有云深不知处祖宅一处,山下粮田、桑田若干,彩衣镇供奉若干,门人子弟夜猎所得若干。

    居然,除此之外,就没有了!

    时下倒是妖魔比人多,普通人能活着就算不易。

    农家每日甚至只有一顿饭,不需要劳作时一家人躺在地上节省体力,约摸两天吃上一顿。只等农忙,才能吃上一顿稀饭,一顿干饭。

    这还是姑苏鱼米之乡,风调雨顺之年,才能有此光景。

    仙门世家,待遇要好上一些,一天三顿饭是没问题的。但是要说过的有多好,多宽裕,还真没有。

    家中门人子弟只管修炼,四处夜猎尚且支应不开,一应俗务甚少有精通的。

    偌大的蓝家,竟是个粗狂的放养模式,像个学堂更甚像是世家,这样也能跻身几大世家之一,就可以想象这个世界人类活的有多困难了。

    自我会看账本起,长兄就迫不及待的把仙门俗务分摊给我一大半,今日亥时之前要将积攒月余的事务处理完毕也并不那么容易。

    此地仙门,虽有仙法灵力,却奇异的,仙人居然要吃饭的。除了我在试图辟谷,其余诸位一日三餐都要有。

    姑苏蓝氏所在长江下游,鱼米之乡、物产丰富。这些年,通过调度蓝家门人不断针对性地四处巡游夜猎,秩序已然大好,彩衣镇日渐繁荣不说,周边的小村镇也算得上能够安居了。

    这里根本没有所谓政治经济一说,掌握着绝对武力的仙门高高居于顶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堪称想干啥干啥。

    蓝氏家风雅正,几代当家人皆是心如赤子,一心仗剑平乱,不曾压迫过平民和小家族,但是也没啥大发展。

    甚至,连后路都没布下几条。

    我虽天资不算出众,好歹看过猪跑,狡兔三窟还是知道的。

    叔父学究脾性,跟他讲经济无疑对牛弹琴,就说近年来门人渐多,家中坐吃山空如何能成,拿出金银来买良田才能保证有足够的饮食供应啊。

    蓝氏家规,饭不过三碗。

    就是这么来的。

    长兄风雅,笔、墨、纸、砚,笛子、箫、琴,柴、米、油、盐,绸、缎、丝、帛,哪一样不要供应呀,是吧。家里的小同学们,要学习、要吃饭、要穿衣就得有投入是不是,家里这点儿进项撑不住啊。

    凭借强大武力,犁地一样的围着彩衣镇画圈圈,人能生存了,良田才能开垦才有产出,桑麻才能生长才能织布。

    既能练兵,又能给家里置办下产业,何乐不为。

    可惜此时妖魔比人多,莫说了是找种地的农民,找种地的怪物可能更可行一些。

    这时候人类龟缩在城池之中,敢于行万里路的基本都是仙门百家或是修行中人。

    为了保住家中新开辟的产业和好不容易迁来这里居住的百姓,不得不在外设立别庄,也就算说得过去了。

    这年月没有仙门庇佑,人族城池和村镇根本就活不下去,不出两天就得被邪祟攻占。

    一些肥沃的土地就这样荒废了。

    我也不跟别的仙门去抢地盘,只在姑苏地界上折腾就是了。

    两年下来,果然人口多了,物产也多了,家里日子好过了,先给叔父、兄长们置办衣服。

    这两年,家中能信得过的门生弟子,那些天赋不好不得精进的,多有离开山门在外地的,一边夜猎一边看顾镇村的农民、渔民、牧民等等。

    可惜仙门都有自己的固定服饰,走到哪里都掩盖不了,尤其是蓝家抹额。

    所以,蓝家新发展的势力只能放在暗地里,不能排在明面上。左右小乡村小镇子,今天有明天无的,温家是不会关注的。

    长兄多次笑我杞人忧天,我也不与他争辩。

    家中产业如何,他巴不得是不管的,全由我打理他才乐呢。

    托福于此,我的御物法门愈发熟练,同时操纵五六只笔不在话下。

    山下彩衣镇,蓝氏插手不多,周边那些新兴的小村小镇才是每年供应物资的大头,那些米、菜、肉、丝绸、纸张等等都是自家产出了,省下大笔支出。

    不止一次的想要找个账房来,偏偏悟性出众的大伙儿,就是没几个学会四则运算,也是醉了。

    我跪坐在玉桌后,微微合目。

    一支蓝笔勾画进账,一支红笔记录出账,大理石磨制的算盘珠子啪啪作响,于半空中摇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