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前一晚,皇帝重病的消息,还是一个只在上层圈子里流传的秘密。第二天早晨,全建安城的人都知道,皇帝病了,而且是不治之症——肠疽。

    等守在太医院的黄芪得到消息,跑回夏家的时候,刘达就已经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夏家。

    昨晚刚被管家教训过的黄芪,今天不敢再大呼小叫,跑到堂屋这边,看到周娘子面沉如水眼泛泪光,旁边夏莲儿在抹眼泪,夏鹏和夏霄两个小孩儿也在跟着哭。

    黄芪还想说什么,却被管家一个眼神制止了。

    黄芪一直守在太医院门口,理应比刘达先得到消息,可是刘达是骑马赶来的,所以先一步把消息告诉了夏家人。

    皇帝得了肠疽,太医院束手无策,太后勃然大怒,发懿旨昭告天下,如果不能治好皇帝的病,就把太医院全体流放去岭南。同时张榜招募民间医者,谁能治好皇帝的病,赏赐黄金百两,并赐天下第一神医称号。

    榜单四处张贴,刘达悄悄撕了一张带来给赵霁看,在刘达看来,赵霁就是实至名归的天下第一神医。

    赵霁也不知道,刘达为什么对他有这么大的信心。反正刘达将告示递给他的时候,悄悄说,“小神医,这是一个出头的好机会,你有把握吗。”

    夏家母子没听到刘达跟赵霁的悄悄话,当他们得知太医院要被流放岭南的消息后,就完全崩溃了。

    流放跟直接杀,其实没有太大的区别。

    流放作为仅次于杀头的重刑,不只是路途遥远的问题。

    因为在流放途中,犯人必须脖子上戴迦,脚上带镣铐,整副刑具加起来有四十斤重,每天还要完成规定路程,如果走慢了,差役就会打人。

    所以但凡流放,都是九死一生。

    周娘子母子四人,听到这样的坏消息,仿佛天塌地陷,那有不哭的道理。

    虽然夏宏开让两个儿子去读书,有弃医从文的打算,但是夏家世代行医,怎么会不知道,肠疽是绝症呢。

    刘达把告示拿给赵霁之后,就一直殷切的望着他,希望他能说一句,有把握治好。

    这时候刘达也没管周娘子等人的心情,没有对他们解释太多,一心等待赵霁的答案。

    黄芪在这个档口跑回来,看到整个夏家都笼罩在愁云惨雾中,作为亲戚的夏老太和肖娘子,也不敢说话,连安慰的声音都发不出来。

    赵霁拿着告示,低垂着眼睫,陷入了深深的沉思,肠疽就是阑尾炎,看皇帝这个架势,肯定是急性阑尾炎,要是慢性的话,中医也能慢慢调理。

    阑尾炎手术是外科的基础,加上医院空间的存在,对于赵霁来说,根本没有任何挑战。

    可是让古人接受做手术的难度实在太大了。

    想到当初华佗要给被曹操做手术,结果被杀的故事,赵霁就感觉头皮发麻。

    他知道,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有待商榷,但古人对外科手术的排斥程度,却能在这个故事中清晰的展现出来。

    要是普通人得了急性阑尾炎,赵霁肯定毫不犹豫的劝他做手术,就算对方不同意,最多被骂一顿,实在不行,还可以再用鬼□□义搪塞过去。

    但是现在得病的人是皇帝,这就是拿自己的生命去赌博啊。

    赵霁想的出神,刘达忍不住喊了一声,“小神医。”

    他就像一家赌馆的伙计,不住的劝说赵霁玩一把,简直站着说话不腰疼。

    赵霁把手里的告示放在旁边的茶几上,望向刘达说,“这个病对我来说,并不难治,难的是,治好之后,会在身上留下一条三寸长的疤痕。陛下是万金之躯,只怕因此降罪于我。”

    这时候,屋里所有人都看向赵霁。

    周娘子的表情很不可置信,很想训斥赵霁,让他不要信口开河。但另一方面,她心里又怀抱着一点隐蔽的希望。

    如果,是说如果,赵霁真得能够治好皇帝的肠疽,那夏宏开是不是就不会被流放了。

    肖娘子和夏老太,则有点将信将疑,因为他们能够顺利来到京城,并得到王家的敬重和帮助,完全依赖于赵霁的医术。

    当初王员外的儿子,也是所有大夫都不敢接手的重病,结果赵霁轻轻松松就治好了。现在赵霁又说,能够治好皇帝的病,只怕不是无的放矢。

    至于夏家几个小孩儿,和仆役们,早就吓傻了,脑子根本转不起来。

    唯有刘达,兴奋的从座位上跳了起来,带着满脸灿烂的笑容对赵霁说,“小神医,说实话,你真的不是神仙下凡吗,连肠疽都能治。”

    虽然赵霁一直强调,他是用医术治好了王小宝,但是作为王小宝的亲舅舅,刘达亲耳听王小宝复述过,赵霁带着他去了被白云包围的地方,到那里去过之后,王小宝的病就好了。

    所以王家人私底下,一直认为,赵霁一定是有什么神奇的手段。

    正是对赵霁充满了信心,刘达才会拼命怂恿他去给皇帝看病,要是赵霁因此发达,不是也有他刘达的一份功劳吗。

    在刘达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