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建安城墙外,每天都有很多人等待入城,王家商队跟着前面的商队一寸一寸挪移。

    起初能远远看见建安的巍峨城墙时,赵霁的兴致高涨,遥望着看不到边的高大城墙,在心里默默跟西安古城做对比。

    跟西安城灰突突的石砖不同,大晋都城是一片肃穆的黑色,应该是在烧制墙砖的时候,添加了黑色染料。

    西安的古城墙,已经变成了现代都市中的旅游景点,车水马龙中,满是市井的喧腾。而大晋的都城,却时刻散发出它属于皇城的威严气息,无论是城墙边挺立的甲士,还是队伍里说话时刻意压低的声音,无不表明,它是一座活得都城。

    同样是第一次看到京城,肖娘子和夏老太跟赵霁一样,很是新奇了一段时间,可是所有的新奇,都在漫长的等待中,消磨殆尽了。

    本朝出远门,不需要找官府开具规定出行时间和目的地的路引,只需要带齐户籍凭信,就可以全国畅通无阻,所以商贸繁茂发达。

    但是朝廷不傻,不可能放弃庞大的商税利益,所有入城的货物都要收税。赵霁听商队的人说,建安城外的菜贩,都是每天半夜,就要到城门口来排队,不论寒暑。

    反而是轻车简行的普通人不需要交入城费,只要不是通缉犯,检查一下户籍凭证,就可以随意通行。

    这种情况下,赵霁他们如果跟王家商队分道扬镳,恐怕早就进城去了。

    但是昨天吃晚饭的时候,王员外的小舅子,王家商队的领队刘达对赵霁说,“小神医,明天就到京城了,你说要寻亲,可认得路。”王家人对赵霁的称呼,从先生,神仙,神医,到小神医,已经完成了一个自然而然的转变。

    刚开始王员外听了自己儿子的描述后,一度认定赵霁是神仙下凡,后来赵霁百般否认,他才退而求其次,叫赵霁神医。

    赵霁想想,神医至少带着一个“医”,虽然有点惭愧,最后还是勉强接受了。

    后来跟王家商队的人混熟了,那些常年走南闯北的汉子,看赵霁虽然医术了得,却分明是个和气的少年,神医也就渐渐变成了小神医。

    既然双方已经很熟稔了,当刘达问他认不认识路的时候,赵霁就猜到,刘达是想,直接把他们祖孙三人送到亲戚家,但是他也不清楚具体情况,于是问夏老太,“奶奶知道表叔家在那里吗。”

    夏老太说,“我只知道宏开在太医院做吏目,家住东安街,其余就不知道了。”

    果然印证了赵霁的猜测,刘达说,“老太太,东安街可大得很,内含十八条小巷弄,太医院的吏目也有二三十位。你们人生地不熟,到京城后,要是自己去找也不容易。要不然等我把货物送到铺子里,我带你们去找吧。”

    跟着王家的商队进城,的确要多等一些时间,但是总比两眼一抹黑,自己闯到诺大的建安城里去找人强。

    在等待的时间里,不管是赵霁还是肖娘子她们,都没有半分的怨言。

    干等着无聊,赵霁就在马车里看文言笔记小说消遣,一个小时后,略微感觉有些眼花,就放下书本,柔着酸痛的脖子,下车活动一下筋骨。

    原身也是打算考科举的人,赵霁有他的记忆,加上身体的记忆,看书写字到还罢了,让他一个现代人去写八股,考科举,那就是难为人。

    原本赵霁看笔记小说的目的,只是为了更好的了解自己所处的世界。

    由于古代的娱乐实在少得可怜,商队里的人,又不允许喝酒赌钱。自从赵霁开始看笔记小说,就有人撺掇他讲故事,告别了手机电脑的赵霁本来也很无聊,就答应了。他将看的文言小说翻译成大白话,讲给那些不识字的糙汉听。

    渐渐的,白天在马车上看游记,小说,晚上再讲给王家的护卫伙计听,变成了赵霁的固定活动。

    同时他也获得了商队上下的好感,这也是刘达上赶着给赵霁帮忙的原因,并不完全因为赵霁救了王员外的儿子。

    赵霁跳下车,赶车的护卫陈兴嬉笑着说,“小神医,看书看累了吧。”

    赵霁点点头,“脖子酸。”

    陈兴露出使坏的笑容,“赶了这么久的路,人都散架了。进了城,兄弟们约好去喝花酒,松快松快,小神医要不要一起去啊。嘿嘿~”

    赵霁历来随和,陈兴也没有什么恶意,只看他是个半大少年,就想跟他开个半荤不素的玩笑,想看看这个有学问会讲故事的小神医,会不会不好意思。

    赵霁可是见多识广的现代青年,当然不会因为一句喝花酒,就不好意思。但是作为一个性取向为男的男青年,他并不想跟陈兴讨论喝花酒的问题,再加上肖娘子她们还在车上,他下意识就回了陈兴一个凌厉的眼刀。

    陈兴立刻被煞住了,心想这小神医平常看起来乐呵呵,没想到还挺有脾气。

    赵霁那煞人的眼神,就是跟他大伯母学得。大伯母年轻的时候奋斗在教育第一线,后来进了教育局,那让人发毛的眼神,就是在当班主任的时候炼成的神功,号称班主任的死亡射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