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医闹,白术也无可奈何,“目前微臣看不出来。”

    眼看着嘉靖帝要发脾气,沐朝夕赶紧把刚才文淑妃房间里的以毒攻毒的意外发现说出来。

    嘉靖帝一听,急病乱投医,当即把王道士叫来,“你师傅以前如何炼的丹药,你照着炼一锅崂山上清宫的丹药。”

    上清宫乃道教胜地,不少人远道而来修仙炼丹,经过千百年吃死人的经验,丹方和炼制之法几经改良,比较成熟了,误服致死的情况比较少。

    白术是个大夫,连忙阻止“皇上,丹药纵使有用,也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而且服用丹药,有损子嗣,或不孕不育,纵使生下孩子,大多夭折,皇上三思。”

    嘉靖帝害怕变成怪物,“在白司药找到治病之法之前,朕,别无选择。”

    白术说道“微臣请求出宫,去东厂看崔司丞。”

    你爱吃不吃,老娘眼不见心不烦。

    白术也是个暴脾气,一点委屈都不能受。

    嘉靖帝“准奏。”

    听说白司药出宫了,张太后重新抖起威风,再次以探视之名,带着准皇后陈氏来到乾清宫,要见嘉靖帝。

    嘉靖帝命人打开宫门迎接张太后,然后,送给这位伯母皇太后一份“大礼”。

    张太后看到无比熟悉的过继宁王之子为继子的太后诏书。

    嘉靖帝坐在掏空的龙椅上气定神闲,“不知道内阁看到这封诏书会是干什么感受太后串通宁王谋反,助纣为虐。”

    张太后当即将诏书死得粉碎,“这是假的。”

    嘉靖帝心下暗爽,“这当然是假的了朕怎么会把真的拿出来给太后看呢真的就在朕手中,只要太后好好享福,在宫里颐养天年,朕就不会把真的诏书送到内阁。”

    有了诏书,就不用白术来压张太后了。

    不过,一封诏书是无法绊倒张太后,还有可能被太后反咬栽赃陷害。嘉靖帝决定效仿前任正德帝,先掌握住权柄,徐徐图之,等砍断张太后的党羽再说,尤其是她两个兄弟张延龄和张鹤龄,一个公爵,一个侯爵,横跨弘治、正德两朝,盘踞朝政三十多年,没个十年八年,很难铲除张家党羽。

    就像当年正德帝杀刘瑾,也是先隐忍,后动手,要当皇帝,必先忍耐。

    张太后带着陈氏铩羽而归,从此不敢太嚣张。

    陈氏成为张太后手中的木偶,两人还没大婚,嘉靖帝就对原配嫡妻有了厌恶之意,起了废后之心,果然在嘉靖七年,废掉了陈皇后。

    因服用丹药上瘾,嘉靖帝疑心病和厌女症越发严重,嘉靖十三年,又废掉继后张皇后,简直是个废后狂魔。

    丹药损子嗣,嘉靖帝一生除了四个皇后,还有三十多个嫔以及四十多个妃子为他繁衍子嗣,一共生下八子五女。

    然而因丹毒太深,孩子大多先天不足,最终只有一子两女活到成年,其余全部夭折。

    而唯一活下来的老三,嘉靖帝不喜欢他,又不得不封他为太子,怕太子夺皇权,就以“两龙不得相见”的理由,把太子老三贬斥到千里之外的南京居住。

    朱明皇室,一代代皇权更迭,都在父子相疑、兄弟相残中死循环,没有人能够走出来。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且说白术回到东厂,在地下室看到尸变的崔司丞,一时有些气馁,按照女医杂言上的法子祛毒,精心治疗过了,崔司丞还没王道长活得长

    王道长撑了一个多月才尸变,崔司丞只活了二十天。

    偏偏沐朝夕还不要命的来了一句“看来丹药以毒攻毒真的管用,这种毒物也怕毒。”

    白术怒目而视,沐朝夕立刻闭嘴。

    气馁无用,还是要面对现实。

    因为砍头才能真的杀死丧尸,可见脑袋是重点,白术给崔司丞开了颅,撬开头盖骨,里头白花花的脑浆已经失去弹性,就像稀粥。

    肉眼可见“稀粥”就像在闷煮似的缓慢蠕动,好像里头有什么东西。

    白术用最大的放大镜看了,东西太小,还是看不清楚。

    白术用刀切割了一些“稀粥”,搁在铁板上,今天是阴雨天,不见阳光,白术就搁在灯火上烘烤丧尸怕火。

    一股白气喷薄而出,就像放了一个有行但无声的屁,“稀粥”消失在铁板上。

    白术将有毒或者腐蚀性的东西,砒霜、铅粉、石绿、盐,以及五石散里的配料孔雀石、雄黄、白矾、石灰等等,依次滴在“稀粥”上,皆有喷白气的效果。

    这其中,石灰最厉害,喷的白气最多,这说明起了作用。

    然而人吃了石灰,也是会死的。

    白术搞了一天实验,累得直不起腰,眼镜把鼻梁都压疼了,她取下眼镜,疲倦的揉捏着酸疼的鼻梁山根处。

    保镖兼助手沐朝夕记录完试验过程,看到盒子里白术所用的一堆放大镜上有指纹,自觉的拿了一块软布,要擦拭镜片。

    刚要碰放大镜,他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两个放大镜摞在一起,下面一头发的蜷曲褶皱都看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