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正如张玉凉所说,连日来朝堂局势越发严峻,仿佛被暴风雨笼罩着,牵连甚广的舞弊案与此相比仅仅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开端。而这场暴风雨的制造者,毫无疑问,正是宫中那位高高在上的帝王。

    舞弊案牵扯出受贿案,受贿案背后又隐藏着种种阴谋。幕后黑手搅风搅雨,朝廷诸臣见招拆招,无数尘封的旧案重新搬上台面,变成双方博弈的战场和手段。

    于是,一批一批旧人落马,一批一批新人上位。朝堂局势仿佛经历了一场大手术,由内到外焕然一新。

    在这段时间里,帝都居民好好过了一把吃瓜群众的瘾,几乎每天都有新的谈资和说不完的话题,街头巷尾随处可见聚众八卦人群。

    除此之外,各处茶楼酒馆也抓住这捞钱的大好时机,安排专人负责分析京中的各种变化,每日两场,场场爆满,人气沸腾,可谓是赚得盆满钵满。

    当今陛下若是知道自己竟以这种方式达到与民同乐的目的,肯定会哭笑不得。

    朝局的动荡,带来的不仅是灾难,还有诸多出头的机会。官位就这么多,一个萝卜一个坑,有人下去自然会有人上来。不少从前郁郁不得志的人正是把握住这次机会,挣脱困境,一跃成为朝中新贵。

    事情进展到这一步,再蠢的人也明白这场大清洗背后蕴含的意义。

    那位刚刚坐稳帝位的天子不满于朝堂中结党营私的现状,这是在按照他的心意重新洗牌。而此次洗牌,损失最大的莫过于以张家为首的世家势力。

    从陛下大力推行科举制的做法就能看得出他对世家势力的不满,在这场波及全国上下的动荡里,得益的也多为寒门子弟,他的态度已经非常明显。

    世家势力盘根错节,的确不好动,故而他登基近一年的时间都在韬光养晦。不出手则矣,一出手便是雷霆万钧,让诸多世家伤筋动骨,元气大伤。

    张家人现在只有一个想法:幸好张玉凉没有选在这时进入朝廷,否则以那位的手段,他现在应该已经被下放到不知什么地方去了。

    再说回舞弊案。

    科考舞弊不是小事,因牵连人数众多,还处在审问调查阶段,至今已牵扯出了好几个朝廷重臣,影响巨大。

    值得一提的是,送张玉凉试题的李诚和参与其中的林忱都被下狱,判了流放三千里之刑。其余或是贩卖、传递题目,或是行作弊之事的考生,皆被打回原籍,剥夺再次考试的权利,相当于断绝他们入仕的道路。

    有几个和张玉凉同场考试的考生病急乱投医,找到了张玉凉头上,希望张玉凉将他们保释出狱,张玉凉看都懒得看他们的信,直接拒绝,并闭门谢客半年。

    张家人巴不得他如此,把所有试图上门拜访他的人都打发离开。

    此时正是敏.感时期,张玉凉有圣上亲封的“高士”之名,只需避开这段时间,日后必定官运亨通,一片坦途。

    张家人当他是家族最后的希望,当然不愿意他淌这趟浑水。

    张玉凉也乐得清闲。

    这日午后,程澹吃过午饭,便拎着浇壶跑进院子给他的宝贝花们浇水。

    春日已过,初夏的阳光悄悄攀上枝头。院里的桃花前几日便已落尽,绿油油的枝叶恣意舒展,洒下一片绿荫。

    程澹为几株栽种于阴凉处的兰花松土,又给受到阳光直射的月季和栽种于篱笆旁的茉莉浇了些水,像一只繁忙的小蜜蜂在院子里飞来飞去。

    张玉凉躺在软榻上看了一会儿,被习习凉风和枝叶缝隙间晃眼的光斑催生出睡意,掩唇打了个哈欠,侧身枕在几本堆叠的经书上阖眼睡去。

    平时都是程澹在这里睡午觉,张玉凉与他呆在一起久了,也染上午睡的习惯,躺的时间一长,困意便会不知不觉涌上,将他拽入梦乡。

    忙完手头的事,程澹擦擦汗水,抱着浇壶走到书案前坐下,一连灌了好几杯凉茶,才觉暑气全消。

    凉茶用的是去年的干菊花,搭配甘草、金银花等一同烹煮而成,放在井水里冰过,味道清甜芬芳,沁人心脾。

    每一道工序都是张玉凉亲力亲为,凉茶的归属也唯有程澹一人。有外人来访时,喝的都是琴竹泡的普通的茶。

    长舒一口气,程澹把茶具推开,看了一眼榻上酣眠的张玉凉,然后轻手轻脚拿起桌上写满蝇头小楷的宣纸从头看了一遍。

    张玉凉近日只在写两篇文章,一篇是为程澹而作的《花典》,一篇是他准备了一年的“试策尚书”。程澹看的这篇正是后者的一部分。

    他曾听张玉凉说过,“试策尚书”全文不会超过万字,但需要注解、修改的内容极多,半年时间不一定写得完。

    当时程澹还不太理解,上学的时候,他的毕业论文就不止万字,也曾尝试同人和小说,字数更是轻轻松松破十万。对他来说,半年时间写不完一万字的文章,实在是太难以想象了。

    直到他看到“试策尚书”正文。

    这几张纸上的正文满打满算只百余字,注释却有近千字,更遑论各种典故解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