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腊八刚过, 国防科大还没有放假, 苏娇杨就同地矿系的孙主任等一票人员前往京城了。

    苏娇杨准备拿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是石油系统的, 苏娇杨需要同孙主任等人一起去石油工业部先行汇报,然后同石油工业部的领导一起奔赴大会堂领奖。

    距离高考恢复已经有两年余的时间, 国内百废待兴的学术界突然受到政策扶持, 有如久旱逢甘霖,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气象。

    或许新的人才还没能培养出来, 但之前蛰居十年的老学者却是耐不住寂寞了,纷纷摩拳擦掌, 施展拳脚, 国内学术界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之势。

    国内学术界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好兆头, 国防科大这个平时不显山不露水的高校也展现出了自己的底蕴, 艳压群芳, 一枝独秀。

    只不过国防科大的领导目前还没有底气嘚瑟。

    国防科大的数学系和地矿系都取得了不菲的成就,可这两个院系并非国防科大的嫡系, 这两个专业飞速发展, 但国防科大的主营特色专业却稳得一批, 虽说一直都在稳步前进, 但同地矿系与数学系这两个大踏步前进的队友比起来, 那几个主营特色专业就有点不够看了, 就和踩着小碎步跳舞一样扭扭捏捏。

    国防科大是要拿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他们也为地矿系与数学系的苏娇杨赶到高兴,该贴的宣传标语一张都没少贴,可说到底, 还是没有特别高兴。

    不是苏娇杨拿了这个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不好,而是如果那些带着国防科大特色的专业能够拿下这个奖,他们会更高兴。

    孙主任知道校领导的真实想法,可他会把这种说出来就势必会打自己脸的话说出来吗

    不会。

    国防科大的优势专业都在国防领域,可他一个搞地质的,如果盯着国防领域的地质去做,怕是系里的人都会揭不开锅,倒不如扮演一个高高兴兴赚钱的傻子,校领导心里不舒服就不舒服呗,地矿系好歹还给国防科大挣了一个奖项,那些被校领导重视的专业可是一点拿得出手的成就都没有拿到。

    孙主任把这些弯弯绕绕想得明明白白,通通透透,等苏娇杨上台领奖以及发表获奖感言的时候,他把手都给拍红了。

    管别人怎么看地矿系,他只需要把地矿系的项目给做红火就够了,等同东北油田合作的新项目达成,他还得把苏娇杨绑在地矿系的大船上,别人都说地矿系是文科专业,同数理专业的结合不够紧密,可只有他们这些内行人才知道,不是地矿系的研究与数理专业没关系,而是一旦涉及到数理专业的知识,他们这些人就集体抓瞎了。

    数理专业就是他们研究的顶板,好不容易遇到一个愿意帮他们搞定数理知识的,绝对不能撒手

    谁说地质不是理工科的他一定要借着苏娇杨的金巴掌,把说这话的人的脸给打肿。

    领奖台上,苏娇杨正在说获奖感言,那叫一个感人肺腑。

    “十二年前,那时候的我还在津大书,接到国家的号召之后,当下就决定响应国家政策,去广阔天地中做建设。后来,我到了北河省的一个农村,开始十年知青生涯。”

    “两年前,国家号召知识青年回城,为祖国筑造科研的城墙。我当下便响应国家的号召,重新参加高考,有幸得到国防科大的赏识,寻找到了一个能够容纳我为祖国做贡献的平台。”

    “感谢国家政策,让我在广阔天地中开阔了胸襟与视野,感谢国防科大,让我找到了自己的发展平台,感谢石油工业部,能够容纳我这个外行人,让我为祖国的石油事业贡献自己微博的力量。”

    “我,苏娇杨,立志成为社会主义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今年的我才刚过三十岁,往后还有四十年五十年的时间,我愿意将自己的毕生都献给祖国的科研事业,希望能用自己的精力为祖国的发展添砖加瓦”

    领奖台上的苏娇杨讲的声情并茂,极具感染力,下方听众台上的人则是心中百味杂陈。

    大领导手中拿着的赫然就是苏娇杨的资料,这份资料不算详细,但苏娇杨父母什么工作,小学在哪儿念的,知青去了哪里,回城前被夫家抛弃还险些以死明志等等,全都记录在案。

    苏娇杨口中开阔眼界与胸襟的十年,没人敢轻易下结论,有人认为那十年值得,是春天到来前的凛冬,有人认为那十年不值,是对生机的摧残与扼杀。

    那十年,稳住了汹涌暗流横生的局势,亦卡住了国家快速发展的车轮。

    一个政策,折射到寻常人身上,可能是生离死别,可能是用往后余生都无法再填补的黑洞最难能可贵的,是在经历了那十年之后,依旧愿意保持一颗赤诚的心,就如同苏娇杨所说的,十年前的她积极响应了国家的号召,十年后的她依旧没有退缩。

    “这十年,当真把这个姑娘的胸襟给撑开了,没有自怨自艾,也没有怨天尤人,更没有用自己的不幸来封闭自己,掩埋自己的才华。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总是能够挺身而出,哪怕她的这份勇往与赤诚曾经伤害过她,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