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6)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宋忠堂教授给苏娇杨分配下来的课题, 正是适应当下国情及发展所需的发展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最先萌芽与西方国家, 主要研究内容为贫困落后的农业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工业化、摆脱贫困、走向富裕。

    华国一直都扮演者自给自足的小农国家角色, 而伟人提出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号召之后,摆脱贫困、走向富裕成为了全国上下的共同追求, 工业化亦成为了全国发展的主旋律。

    发展经济学便成为了指导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理论。

    经济学与数学是分不开家的, 尤其是发展经济学这种需要运用数学模型来结合实际推导未来发展走向的学科,更是与数学密不可分。

    宋忠堂教授作为国内应用数学界的泰斗人物,被国家委以重任,当仁不让地扛起了发展经济学的重担。来到国防科大之后,宋忠堂教授组建的团队中,有超过半数的人都在研究发展经济学, 这些人肩上扛着的,是引领国家走向繁荣与复兴的希望。

    而今天,宋忠堂教授实在忍不住了, 决定向苏娇杨下手,将苏娇杨也推进发展经济学的大火坑、大熔炉中来。

    发展经济学是火坑, 是熔炉,同样也是很多学者的涅槃重生之地。

    如果能够在发展经济学中取得突破, 那必然会做出诺贝尔奖级别的成果, 甭管是名还是利,都会纷至沓来。

    苏娇杨原本的打算是, 自己只负责发展经济学中与数学相关的命题,将所有同经济学沾边的命题都交给宋忠堂教授课题组的其他人来做,她的发展重心还是放在数学上。

    可没过多久, 苏娇杨就发现自己太天真了。

    经济学中提到了很多生僻的定义,将每个专业词汇术语拆解开来,每个字苏娇杨都认识,可把那些字组合在一起,苏娇杨就看不懂了。

    隔行如隔山。

    其次,哪怕是脱胎于经济学中的数学问题,都与经济学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单单以数学思维去衡量那些问题,做出来的很多成果太过理想,缺乏了经济学条件约束的数学结果,可信度实在太低,甚至有很多结果是与经济学理论相悖的。

    苏娇杨苦哈哈地拿起了经济学的书。

    为了学习审稿两不误,苏娇杨每天都会从数学系背走五本杂志,然后去图书馆看,等审稿结束后,剩下的时间都用来恶补经济学领域的知识。

    饶是那专注水壶里加了能量内胆,头上还带着绿油油的灵感发夹,苏娇杨都累得够呛,每天晚上往床上一躺,她整个人就被床给封印了。

    地球的另外一端,数学纪年编辑部已经被苏娇杨的高效率给吓到了。

    他们从拉丁美洲以及欧洲找那些审稿人的时候,何曾有过这么快的审稿速度那些审稿人都如同是开着蜗牛车一般,慢吞吞的,一篇稿件审上两三个月都是正常的事情。

    可这才过了多久,苏娇杨就审核了这么多文章效率实在惊人。

    数学纪年编辑部的人原先还担心苏娇杨一味追求审稿速度而忽略了审稿质量,可当他们看了苏娇杨审核过的稿件之后,这些疑虑就彻底被打消了。

    苏娇杨不仅审核了论文的学术内容,连一些图件中存在的不规范的地方都给标注出来了,甚至是一些论文引用不当的地方,苏娇杨也没有放过。

    当然,被苏娇杨以红色钢笔最醒目标注的地方,都是错误运用多方法复合法蒙混证明之处。

    哪里有错,错在哪儿,该怎么修改苏娇杨都写的清清楚楚。

    换句话说,苏娇杨就如同是一个钉棺匠,将这些内容存在瑕疵的论文一篇一篇判处死刑。

    数学纪年编辑部在新发行的期刊中特意开辟出一栏来,用以发布那些存在问题的文章,提醒全世界的数学家及时自查,若是有引用过这些文章中的论点,还请主动撤稿,以减少编辑部的工作量。

    普林斯顿帕克学派发展了数十年,早已在学术界占领了大山头,那种玄之又玄的复杂方法被很多二线学者推崇,但如今却被证明,帕克学派所运用的方法存在明显缺陷,由帕克学派证明的定理全部推翻,恢复到猜想、假象、猜测上。

    数学界的这次更正,几乎形成了十级地震,不知道有多少学者自查了自己的论文,亦不知道有多少课本开始重新编写、多少已经毕业的博士、硕士被召回学位苏娇杨的一篇论文,捅了整个数学界的马蜂窝。

    得亏苏娇杨在国内数学界混,国内学术界闭塞十年,鲜少有人知道多方法复合法,更别提会有人用这种方法做研究,不然苏娇杨怕是走到街上都会被人丢臭鸡蛋和烂菜叶子。

    更让数学纪年编辑部感动的是,苏娇杨的审稿速度明明已经很快了,结果苏娇杨还写信说她前段时间有别的事情在忙,无法全力审稿,之后的审稿速度会再快一些华国人都这么敬业的吗

    数学纪年编辑部的人投桃报李,又特地封了两百美金并一封感谢信,连带着录用那篇霍达猜想的证明论文的过稿信,一并给苏娇杨寄了过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