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5/6)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再说,明不详还是个少年,一时口误,也怪不得他,便没放在心上,说道:“我听觉见提过你,是个有佛慧的人。”

    明不详摇头道:“弟子想不通的事情可多了。问了觉见住持,他答了,我却存疑。”

    觉生问道:“什么事情让你存疑,你且说说。”

    明不详道:“我在正语堂处办公务,长明灯灭了,知道是觉观首座故意刁难。我去膳堂,明明都是少林僧人,偏偏分成两排座位。寺里处办公务,各有各的人马。觉见住持告诉我,那是正俗之别。”

    觉生叹口气道:“确实如此。”

    明不详道:“我常想,为何正俗如此势不两立?方丈莫怪,我原先以为是方丈不公,所以正俗势不两立,但我问十个师兄,十个都说方丈处事公允。既然公允,又为何怨恨?我想了想,终于明白。”

    觉生问道:“明白什么?”

    明不详道:“方丈的公平是处事,僧众不平的是心。事平心不平,那永远填不满,反倒双方各生怨恨。”

    好一句事平心不平,明不详说的话,正与觉空所说的相同。

    明不详又道:“于是我又问觉见住持,佛与少林真不能分?名相是虚,少林是虚,佛亦是虚,以虚渡虚,岂不执着痴迷?”

    觉生问:“觉见住持怎么回答?”

    明不详道:“觉见住持说,少林以佛起家,名相虽虚,僧宝是真,无三宝则佛法灭,佛法灭,众生何时方能解脱?”

    觉生点点头,说到底,正僧看不起俗僧是因俗僧多犯戒律。对于佛教来说,僧宝是三宝之一,是依佛教法、如实修行的出家沙门。

    更往深里说,三宝是佛教的依归,沙门需引导众生向善礼佛,俗僧以沙门之姿,却无三宝之实,对教义实是极深的亵渎,正僧之所不容俗僧,多为此故。但要俗僧奉正僧戒律,又有几个能如觉闻那般勤奋苦修?

    觉生道:“觉见住持说得有理,你哪里不懂了?”

    明不详道:“少林无佛,不成少林,佛无少林,便不成佛了吗?”

    觉生一愣。

    明不详又道:“非得以少林为天下佛门正宗,这算不算是我慢之心?”

    觉生道:“这确实傲慢,你有何想法?且说来。”

    明不详道:“少林可无佛,佛亦可无少林。佛是佛,少林是少林,佛法不因少林兴而兴,亦不因少林灭而灭。”

    觉生道:“你十六岁能有此见地,当真天赋异禀,说是天之骄子,实不为过。”

    明不详道:“弟子最了不起的不是天赋,是运气。”

    “喔?”觉生讶异问道,“怎说?”

    明不详道:“方丈这数月休养,从不踏出大雄宝殿,若非运气好,怎能遇到方丈?”

    觉生笑道:“这也有理,至于你方才说的问题,少林既然依佛而生,怎能说弃就弃?佛法既存于少林,少林自当弘扬佛法,少林可以有佛法,佛法也可存于少林。”

    明不详道:“若佛与少林不能并存,是无佛好,还是无少林好?”

    觉生道:“都不好。”

    明不详又问:“方丈,此后五十年,会是佛灭了少林,还是少林灭了佛?亦或者,佛与少林俱灭?”

    觉生终于明白明不详的意思,他口称少林,却不说少林寺,少林指的是门派,也就是俗僧,佛指的是正僧。是正僧灭了俗僧,抑或俗僧灭了正僧,又或者两者同灭?

    觉生叹道:“也许五十年后一如今日,佛与少林俱存。”

    “五十年前的少林方丈,或许也是这样想的。”明不详道。

    他这话说得轻描淡写,觉生听着却突然灵光一闪,如遭雷殛。

    五十年后的少林,仍会是如今的少林?

    他苦心孤诣,处事公允,力求正俗同存,然而人心不平,终归无用。五十年前,俗僧入堂,五十年后……他突然感到一阵晕眩,一股闷气从胸口窜起。这个问题他不是没有想过,但自己一直刻意逃避,此刻他将至油尽灯枯,明不详说的话又再次挑起他的心病。

    明不详忙道:“方丈怎么了?”

    觉生道:“我没事……”

    他拖着沉重的步履,回到自己房间。他深感疲倦,躺在床上沉思。

    他早就知道,正俗之争并非无法弥平。衡山能做到正俗并存,少林一样也能。

    只要少林不以佛门正宗自居,便如一般门派般,让修行者自去修行,掌事者自行掌事。

    然而每年佛诞,慕名而来的数万香客,不正是为这佛门圣地而来?

    他明知这是虚名,但他不敢放下,他不过是少林历来数十位方丈中的一位,岂能动摇这得来不易的根本?

    非剃度不可入堂,这条规矩不是不能改。让俗家弟子与修行者并存,就无俗僧问题。只要俗僧不披僧衣,就无毁坏僧宝的问题。

    他想过,但那是千年的古训,他无能去改。

    他终于明白,那日觉空的犹豫不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