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6)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明不详道:“世尊悟道,也要经过天魔扰乱。”

    觉见笑道:“你是要去给天魔试炼试炼吗?”

    明不详道:“说不准是弟子当天魔试炼别人呢。”

    觉见哈哈大笑,他看着眼前这少年,比起三年前初见时更加挺拔秀美。明不详禀性纯良,天资聪慧,于佛法领悟甚深,若能留在寺里,那是正僧的福气。他本想好好磨练磨练他,但如明不详所言,留在少林寺,终究少见了世面,即便出家了,极可能成了认死理的正僧。

    与其如此,不如让他见识江湖险恶、人心难测,若能更通些世故,他日再回少林,或许便能成为之后正僧的栋梁支柱。说到底,少林面临今天这样的窘境,实是正僧缺乏如觉空一般干练精明的人物。

    “外头有许多人情世故,不是寺里可比拟。世途险恶,你要小心。”

    明不详道:“弟子明白。”

    “几时要走?”觉见又问。

    明不详道:“或许是明天,也可能是几年后,依心而去。”

    觉见点点头,算是允诺了,又问:“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明不详又道:“弟子还有一个问题。”

    觉见笑道:“什么问题?”

    “住持认为,如何方能消弥正俗之争?”

    “你怎么突然问这个?”明不详这个问题倒使觉见措手不及了。他回道:“正俗各安其分,便能弥平。”

    “正俗的本分是什么?”明不详又问。

    “俗僧协助正僧便是本分,正僧专注修行便是本分。”说到这里,觉见又道,“只是认分两字却不容易。你怎会问这个?”他又问了一次。

    明不详答道:“只是有感于寺内纷争,思之无措,心想住持或有见解。”

    觉见笑道:“我要能有见解,寺内也不会这么多纷扰了。”

    明不详道:“住持说本分,佛经又说众生皆有佛性,既然都有佛性,那便都能修行,为何俗僧不能修行?”

    觉见回道:“不是说俗僧不能修行,觉闻住持便是守分的俗僧,勤于寺务,又不荒废修行。但此等人凤毛麟角,罕见罕得。”

    明不详说道:“修行是人人平等,是否正僧更该助俗僧修行?”

    觉见哈哈大笑道:“他们若肯修行,少林寺还怕没人教吗?子德首座几时问过修行事了?他出家后孩子都不知道生过几个了。他们不愿修行,又怪得了别人吗?”

    明不详道:“是否佛与少林真不能分?名相是虚,少林是虚,佛亦是虚,以虚渡虚,岂不执着痴迷?”

    觉见惊道:“详儿,你这话忒也胡涂。少林以佛起家,是天下释众依归,若因俗僧之故,我等正僧便退出少林,他日衡山亦复如是,更他日,古刹名寺中僧人住持个个退让,天下何来寺宇,又何来僧宝?须知,名相虽虚,僧宝是真,无三宝则佛法灭,佛法灭,众生何时方能解脱?”

    他说得严厉,明不详却未见惊慌,只是伏首于地,说道:“谢住持开释,弟子明白。”

    觉见点头道:“你年纪轻,思虑本有欠缺,这是小事。觉明住持对你甚是器重,你在正见堂洒扫数年,又在他那当过入堂居士,临走前可得知会他一声。”

    明不详答是后行礼告退,径自往正见堂去了。

    觉明得知明不详要离开少林也甚是讶异,问道:“想清楚了吗?你才刚满十六。”

    明不详道:“弟子深思熟虑过了。”

    觉明点头道:“也好,也好,因缘和合,缘来则聚,缘灭则分。你当谨记,诸恶莫作,诸善奉行。”

    明不详问道:“什么是恶,什么是善?”

    觉明笑道:“以你的聪明,怎么可能不知道如何分别善恶?”

    明不详又问:“以世尊的智慧,如何分别善恶?”

    觉明道:“身作三业,口作四业,意作三业,此十业即为恶报。”

    觉明所说的是佛经所述十恶,分别是杀生、不与取、邪淫,此为身作三业,妄言、两舌、粗语、绮语,此为口作四业,贪伺、嫉恚、邪见,此为意作三业。

    明不详道:“以世尊的智慧看众生,众生与沙尘无异,所谓善恶,不过浮蝣之争。人不在意蜉蝣生死,世尊在意众生善恶吗?”

    觉明道:“世尊若不在意,又怎会遗法于世?佛的慈悲,便是一浮蝣也是在意。”

    明不详又问:“修行需经历无数劫,菩萨成佛,便需三大阿僧只劫,这漫漫长时,人生恍如一弹指,这一弹指的善恶,重要吗?”

    觉明道:“便是一念也重要,何况一生?”

    明不详道:“若是这一念难以把持,也是自业自得?”

    觉明笑道:“这是当然。”

    明不详行礼道:“弟子受教。”

    明不详回到正语堂处理杂务,与往常一般,似乎并不急着离开。

    ※

    正语堂住持了平,不愧石头之号,即便断了一只脚,仍是照常公办,过了两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