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被问愣了的小顺治一时没有回答。

    多尔衮看他懵懵懂懂似乎还“小委屈”的样子笑了笑,他想着弟弟多铎提起的那位绾陌姑娘, 故意试探道:“不管是蒙古还是八旗老姓家的姑娘, 只要皇上看得中,即使是汉家女子叔父也给抬旗, 让皇上纳进来做妃。”

    “侄儿心里没有特别的姑娘。”明白多尔衮所指的他果断地说明。

    叔侄俩四目相对,多尔衮不大相信, 小顺治的眼神真切毫无作伪。

    多尔衮脸皮抽抽。他瞧见小顺治眼里真实的“无动于衷”却是真的无法理解,当然他现在也真的理解了自家弟弟的纳闷。如花似玉的小姑娘陪着你几个月, 你怎么可以不动心?

    不过既然皇上确实没有什么想法, 那也更好。实在无法想通的多尔衮在心里安慰自己, 提起另外一件事儿,接着问道:“皇上今儿接见了两位别乞, 感觉如何?”

    “厄鲁特的别乞是一位猛将,将来估计会在战场上碰到。喀尔喀的别乞是一位帅才,有勇有谋、骁勇善战, 更难得的是有一双好眼睛, 管窥蠡测、洞若观火。”说到这里, 他把自己的想法稍稍提及,“侄儿本想着把她留下来进水师或者骑兵营、火器营……”

    多尔衮闻言自然是吃惊不已。不过他想着皇上的性格, 却又觉得皇上有这个想法很正常。

    “虽然女子正式入营有不方便之处, 但若是别乞……也不是不可以破例。皇上可有和喀尔喀的小别乞提及了此事?回复如何?”

    “还没提及。邀请了两位别乞留下来参加重阳节。”

    多尔衮点点头, “反正也不着急。”

    小顺治……,小顺治听着多尔衮理所当然的语气,突然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只好默默地告诉自己此事可以暂且搁置到重阳节。

    误以为自己暂时不表态就是“天下太平”,自打回到京城就开始忙碌终于忙完的小顺治今晚上自是一夜好睡。然而第二天一大早,他收到了小别乞亲自做的奶茶,香浓的奶味儿,纯正的蒙古奶茶。

    他对着犹自冒着热气的奶茶静静地看了好一会儿,一直到看出一朵花儿来才终于端起来一口一口地喝完。

    因为他的接受心里高兴的小别乞再接再厉,于是第三天晚上,他收到了小别乞写的兵法韬略、行军经验,《几何原本》《火器总要》《大清算考第一部》等等新印刷书籍的读书心得。

    小顺治对着这些书籍发呆,然后认认真真地花了一个多月的空闲时间挨个的一本本看完,有不同意见的给写出来,有知识性错误的给改正过来,有小别乞不懂的地方给教授明白……。当然,他也从小别乞的观点中学到了很多,尤其是兵法实战这一块。

    第四天下午,他收到了小别乞亲自去西山打来的野兔、野山猪、野鹿……。

    恍恍惚惚地接受下来的小顺治对着一心表现自己“能文能武”的小别乞,实在不知道该做出一个什么样的表情。

    他绷着脸面无表情。不明真相的人,知道真相的人,整个后宫乃至整个前朝、京城的人都知道了喀尔喀来的小别乞对他们的小皇上一见倾心,二见倾情,三见非君不嫁,而他们向来懂礼守礼的皇上没有严词拒绝。

    大家伙儿暗搓搓地围观“不亦乐乎”。但是京城的很多保守派人士,甚至有倾向汉学,学汉家做派的满人官员觉得皇上和别乞的事儿对风气影响不好。豫亲王心中一动,在《大清文报》《大清快乐报》上亲自写了一篇白话文章。

    “……陌上谁家少年,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我要嫁给你,纵使被休,也不以为羞。听听,当年的汉家女子多么真率、坦率。喜欢就喜欢,不喜欢就不喜欢。皇上和别乞好好的一对儿小儿女,发乎情止乎礼,就这么简单的事儿,听听你们啰嗦的?”

    “……尧帝当年遇到鹿仙女,日夜思念。圣人之情,尽见于此矣;《关雎》里面小儿女的春心萌动、歌唱相对。今古同怀,岂不然乎?……那些迂腐变态的,闻着三寸金莲写出来的小曲子少听点儿,多听听《桂枝儿》……”

    这下子京城人不分哪个民族哪个派系都是一口老血喷出来--豫亲王你平时都了什么书?就是旗人也觉得不好意思,豫亲王咱能不能不要如此无赖把什么事儿都扯到“三寸金莲”上?

    汉家文人更是生气。尧帝那是长辈都不在了自己找老婆;《春日游》那都是艳曲,汉家人早就不看了,更不许家里的姑娘看;《桂枝儿》那是平头百姓空闲时间的乐呵,如何能进大雅之堂?孔圣人那句“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如何能那般解释……

    还有,这不是小儿女的事儿,这是皇上的事儿,是国家大事!

    一个个小姑娘都喊着别乞霸气英武,气煞老夫也。一个个老夫子气的白胡子翘起。甚至还有人积极地给豫亲王列了一个书单--拜托您啦豫亲王,你看看正经点的唐诗宋词元曲吧。甭天天捧着话本儿当经义看,自己顶着荒唐王爷的名号,还把向来乖巧的皇上教导坏了。

    豫亲王……,豫亲王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