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多尔衮摄政王听着诏书内容,想着当年自己答应皇帝侄儿的话,有苦难言;满清八旗对这份诏书的愤怒被他强硬地压制下去。

    然而不久,满人入关后的第一次大规模圈地事件爆发。

    多尔衮脑袋里想着小皇帝给他的章程,看着这些跟着他出生入死打天下的八旗子弟,心生犹豫。然而小顺治第一次表达出明显得气怒,他知道游牧民族出身的满人有着天然的圈地为王的习惯,知道他们的这个习惯一时不好改变。可他不能接受。

    英国历史上的“圈地运动”是英国社会进步的必然,但是华夏历史上的清初圈地却只是一种游牧民族野蛮的劫掠。

    它是一种历史的倒退。

    心里已经有了偏心的摄政王故意问他,打算如何处理。

    小顺治直言不讳,“若叔父支持侄儿,当严惩不贷。若叔父不支持,侄儿自当忍耐。”

    摄政王微微一愣,情不自禁地微笑--他的这个皇帝侄儿,真的是一个妙人。他不像其他人那样敬畏他,也没有丝毫的猜忌和不满,反而是真心地赞赏他的英武功绩。对于他处理政务好像是真的全然放心一样,偶尔的几次提出不同意见,都是因为他的心善。

    他对有些旗民的艰难生活看不过去,他对豪格是真的认为他有功不应该受到侮辱,他对很多汉人的遭遇更是不忍心。

    当然了,他对于历史也很尊重,对任何人都很尊重,那是骨血里面的尊重,即使你跪在他的面前,也能感受到那股子尊重。

    他会给人赐座;与人说话的时候习惯性得注视着对方的眼睛--那是一种“异常”平等亲切的目光,即使是对待一个地位低下的宫人。

    冬日午时的太阳光稀稀疏疏地照在他的身上,小小的孩子不卑不亢,平静默然。

    “皇帝午休刚醒就匆匆地赶过来,估计还没用晚膳。今儿皇帝和叔父一起用?”摄政王想着手下传来的消息,想着皇帝在大宴上摆着一副“不可辜负”的态度埋头认真用菜的样子,对他日常用膳的模样小好奇。

    小顺治虽然不大明白他为何突然邀请自己一起用膳,不过还想在这件事情努努力的他自是答应下来。

    宫人把多尔衮和他的晚膳一起送上来,恰巧今儿他们都是吃锅子。丝竹声响起,叔侄两个围着一个大铜锅子端坐。

    锅子一边是两碟子酱菜,冷热酸甜四个小冷盘;蘑菇、木耳等山珍,时令瓜果;满人传统的主食饽饽;另一边则是锅子的配料。

    白菜、酸菜、粉丝等几样难得的冬日素菜,满人喜食的奶=子茶和甜食;满族人最喜欢的猪肉以及牛、羊等禽类兽类,各种江河鱼,肉狍子、鹿肉及飞龙肉等野味。

    热气飘香,味道醇厚,美味之极。

    前世今生,小顺治虽然在饮食上有自己的小爱好,也很是怀念自己的家乡菜。但是他对于各国各民族的特色美食是完全没有抵抗力的,况且这么多年吃下来,满族食物已经成了他的另一个家乡菜。

    多尔衮看着他用膳的动作、姿势、表情,心里小小的惊讶。

    他那位亲卫是怎么说来着,“看着皇上用膳,就好像看王爷您打仗一样。”

    认真、专心,感恩,享受,愉悦,真正的细嚼慢咽、细品慢尝。好像年老的僧徒们在虔诚地做佛事,好像至诚的儒家子弟在推敲文字。就连金灿灿的大内餐具在他用来也是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儿。

    看着皇帝用膳,真的是一种身心享受。

    正在涮白菜的小顺治察觉到他的视线,抬头看了他一眼,目光询问;摄政王开心地笑,这是他发自内心的笑容,“看着皇帝吃饭,就觉得特别香。”

    小顺治微微一愣,随即高兴地笑了出来。这辈子他一直都是一个人用饭,他都快忘记了前世这句经常听到的话。

    弯弯的眉眼透着小孩子的稚气和天真,眉梢眼角都是阳光般的暖意,多尔衮看到他这般欢喜自在的笑容,当下就更为开心了。

    叔侄两个一起享用了这顿锅子,几乎把饭菜清盘。

    “叔父就帮皇帝侄儿一次。”

    摄政王改了主意。有他出面,满清八旗所有的将士按职位领了自己的宅院和土地亩数,超过这个数额,即使是无主的荒地也不得占据。庐舍、场圃、店铺更是严禁强行占有。

    圈地占宅这件事勉强算是结束。当然也有了小小的“尾巴”--摄政王感受到和皇帝侄儿一起用膳的好处,经常邀请他一起用晚膳。

    小顺治自然很是开心。

    有人一起用膳多好,而且多尔衮也不像他亲娘那样对他寄予厚望的相处,也不是苏茉儿姑姑那样躬身弯腰的哄着他,敬着他,或者明明在心里看不起他这个“小傀儡”还要强装笑脸,看得他都替他们累得慌。

    今年北京城的冬天好像特别得长,特别得冷。滴水成冰,寒风凛冽。富贵人家的室内有制作精美华贵的熏笼;有西瓜那么大小,随手可以提动,放在脚下暖脚的脚炉;还有制作更加精美讲究,用来暖手的手炉。

    有家有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