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邵杰是个说话做事爽快, 不两日便来与沈韶光说,请她去与祖父见一面。

    因沈韶光女郎家, 不便随邵杰直接去邵家做客,见面便安排在东市桂香园。

    听邵杰说,老翁上了年纪,腿脚也不那么利便了,但每日都要去花糕作坊坐一会儿,看庖厨们做糕,看客人们买糕,有时候还会就着茶饮吃一块两块。

    这么大年纪还吃甜食沈韶光预设邵家老翁是个腰带十围胖老头儿, 没想到老翁又干又瘦,约莫七八十岁, 腰板儿挺直, 精神矍铄样子。

    沈韶光上前施礼,口称“邵公万福”。

    邵家老翁笑道“小娘子请莫要多礼。”又请她坐。

    沈韶光坐于客位,邵杰也在老翁下首坐下, 仆妇端上茶饮来。

    邵家老翁上了年纪,便不大遵什么男女之妨了,仔细端详这沈小娘子, 果然一副聪慧长相, 举止也娴雅, 到底是识文断字世家贵女。

    前阵子送去秦仆射府七夕糕, 秦太夫人称赞“庶几有些雅样子了”。秦太夫人一辈子世家贵妇, 年轻时是京城有名才女, 能得她赞一句“雅”,可见确实不错。又有好些住在崇仁坊外地官员士子客商来买花糕,总要赞一句“到底是京华,做个糕也如此雅致。”

    这样话,邵老翁这阵子在店里听了不少,即便没有得实际财利,单这些名声,也已经是财富了邵老翁精明了一辈子人,很懂“令名”价值。更何况,账本子上也显示,自有了九郎提议这些变革,差不多每个月与去年同时间比,都多了三四成利。

    只可惜想出这样主意是别家小娘子

    邵老翁在心里遗憾着,嘴上却客气“某要先谢过沈小娘子。听九郎说,小店里花糕新鲜样子都系小娘子指点,客人们都夸呢。”

    沈韶光连忙谦虚“如何敢称指点二字,不过是敝店一些卖糕小主意,能得邵郎君青眼,愿意在贵店试行,此儿之荣幸也。”

    “小娘子小小年纪,能想出这许多办法,着实灵慧。”邵老翁再夸一句。

    “小心思而已,还请邵公莫要见笑。”

    一老一小又客气了两句,便渐次说到正题。

    “九郎说小娘子有心于别坊开设分店,怎么不去东西市呢”

    沈韶光便把曾经与邵杰说再条分缕析了一遍,又笑道“东西市开大酒肆固然好,但与依样儿而行比,到底风险更大一些。”

    邵老翁点头,小小年纪,竟然耐得住性子,管得住心思,是个沉稳。

    “只是若都是小酒肆,虽盈利不少,却难创下大名气。”说到底,邵家如今买卖,都与当年那个“花糕员外”名号有关,故而邵老翁对“声名”一事格外重视。

    “固然东西市人流大,能更快地创下名声,但把店开设于各坊,只要能立住,也能得到实在口碑。邵翁试想,若长安城东南西北中,每几个坊便有一家分店,让玛瑙肉、翡翠圆子成为大家口淡时便想吃、又能走几步就能吃到东西,时间长了,这甚至能成为一代人味道回忆”

    邵老翁笑起来,小娘子好口齿。

    邵杰颇为与有荣焉,到底是我看中人

    沈韶光微笑,到底农村包围城市,还是城市推向农村,各有各好处,就看适合不适合了。

    “不知邵郎君可曾与邵公提过儿曾于节庆时去曲江摆摊子事”

    这个邵杰确实没说,邵家花糕当初也是从小摊子开始,邵老翁颇有兴致地看着沈韶光。

    沈韶光与他说起几次曲江摆摊儿经历,“当时江边买饮食客人后来有不少专门找来崇贤坊吃饭,并成了小店常客。东西市人流大,我们亦可时不常让人带着流动餐车来这里卖些特色小食,不为赚钱,就为赚个脸熟,混些人气。”沈韶光提出分明是后世快闪店概念。

    这样理念自然是超前,但又不是全然超出现实、不可操作,邵老翁浑浊眼中闪出光来,“小娘子此计甚好”

    邵老翁一辈子老商人,有是经验,沈韶光则沾了穿越便宜,有开阔眼界和千年积淀,两人有问有答,观点上有同有异,后面又聊到一些更细致创声名操作办法,菜品与声名“实”与“虚”之类问题,其中有邵杰听过,有没听过,有自己思考过,也有没想到,此时听来便更多了些了悟。

    与这位沈小娘子说了这么多,邵老翁遗憾更深了,惜乎不是自家子孙

    谈得如此投契,合作自然是没有问题,至于双方银钱比例之类更细致事,老翁便交与了邵杰,年岁也不小了,合该多练一练。

    邵老翁又有自己心思。等沈小娘子告辞走了,邵老翁拷问送人回来邵杰“九郎,你与我说,是不是看上人家小娘子了”

    邵杰当下做个怪样儿,“阿翁如何与阿婆一样,看见个好看小娘子,便要拉郎配”

    邵老翁瞪他“你年岁不小了,早该定下来了。”

    邵老翁又皱皱眉,“这小娘子是世家女倒也不是不能高攀”京里商家子娶没落世家女很有一些,商人家图世家女清贵,没落旧族则落些实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