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别人出去看灯带回来各种灯,自家孙子出去看灯带回来一包糯米圆子。

    面对祖母打趣的目光, 林晏抿抿嘴, 垂眼微笑道“出去逛了会子, 饿了, 便去沈记垫补了点吃的。沈店主很客气,让我给阿婆带几个回来尝尝。”

    江太夫人揭开盒盖子看看,有些好奇“甜的”

    看着祖母孩子似的表情,林晏笑起来“甜的, 芝麻馅儿。”然后招呼仆妇去给祖母煮几个吃, “晚间只尝尝吧。恐怕不好消化。”

    不大会儿工夫,仆妇便用托盘端了一小碗元宵过来,里面只有四个圆子,庖厨往汤里放了一点桂花蜜,闻起来就香甜。

    太夫人拿勺舀出一个, 轻轻地吹一吹, 咬破,里面流出浓黑的馅儿。

    慢慢吃完,江太夫人点头, “又甜又糯又香,也只有沈小娘子那样心灵手巧的美人儿才能做出来。”

    美人儿林晏轻咳一下, 微笑点头“是。”

    “不知道你以后娶的新妇于这鼎鼐调和之道通不通,若能有这沈小娘子五成的手艺, 你就有福了。”

    林晏微笑一下, 垂下眼。

    江太夫人想了想却又道, “不过你没长一条灵舌头,日常吃什么都差不多的样子。若娶个擅割烹之道的新妇,人家端上一碗精心烹制的鱼翅羹,你却如吃粉丝子似的吃了,问你味道,你只道一个好字未免太过委屈人家。”

    林晏抬眼,对上祖母有些嫌弃又有些为难的目光,不由得抿起嘴,却又无奈地笑了。

    江太夫人也笑起来,伺候的仆妇们也笑。

    仆妇阿素跟了江太夫人多年,在主人面前很有脸面,当下笑道“太夫人怎能这样打趣郎君郎君只是不似有的小儿郎那般油嘴滑舌罢了。”

    江太夫人笑着点头“他便是这点儿吃亏,闷葫芦似的。好在有张好面皮,能凭这个骗个小娘子回来。”

    仆妇们又笑着劝太夫人。

    外面传来更鼓声,林晏站起身,“时候不早了,阿婆早些歇着吧。”

    江太夫人点头,“你也早点睡。”

    林晏再行礼,退出去。

    身后隐隐的说话声“太夫人就是担心太多,我们郎君一时俊彦,要才有才,要貌有貌,很不必愁娶新妇的事。”

    “若能娶个性子活泼些的,两人性子互补圆缺倒也好”

    性子活泼林晏脚下一顿。

    “阿郎慢走。”廊下守夜的仆妇行礼。

    林晏点头,顺着廊子,走出祖母的院子。

    来到书房,林晏坐在书案前,随手拿起箱子里一本游记,翻看了两页,又放回去,抽出再几本下面的字纸册子来。

    童稚的小楷写的是诗经“岂曰无衣与子同袍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其中“衣”“袍”“姝”等几个字写得好,被圈了圈。

    再看一眼后面笔体不一的批语“阿荠之字,如躺如坐”“如躺如坐,率直通脱” 林晏翘起嘴角,把字纸册子放回箱子,想了想,把册子又重新塞回中间,扬声叫外面的侍从,“明日把这个书箱子给沈记的小娘子送过去。”

    侍从答应着。

    吃过早饭不久,沈韶光就收到了这些书册。

    刘常行礼道“这是阿郎让某给小娘子送来了。”

    沈韶光笑着道谢。

    刘常再叉手,退出去。

    于三从厨房走出来,看一眼书箱子,如今的小郎君们给小娘子送东西都这般光明正大吗不过于三打量那普普通通的木箱,这也太不讲究了吧

    沈韶光掀开盖子,拿出最上面一本书翻。

    竟然是旧书于三了然,肯定是些孤本书册,又存心拿这样朴素的木箱来装,显得与那些奢华浮夸的不一样,这林少尹好心机

    看沈韶光神情专注,于三撇撇嘴,小娘子们啊,呵径直走去了后院。

    这是一本六朝诗赋的集子,多是些山水小品,旁批的字有点眼熟,更多却是陌生,“半百即挂冠,驾车归泉林”,沈韶光感慨地叹一口气,他终究没能实现五十岁时就辞官归隐的愿望,人生多么地无常。

    沈韶光搬起书箱子,阿圆要帮她,沈韶光摇头“你忙你的。”

    于三拿着一块腊肉进来,闻言撇撇嘴,小娘子们一旦动情,就这般矫情起来

    沈韶光回到后宅,慢慢翻看箱子里的书,书册中的“父亲”渐渐与记忆里的重合,温和幽默的丈夫和阿耶,爱山泉园林的文人,典雅雍容的世家子弟,对科举制度多有建议的礼部侍郎,还有李相公话里那个丹陛前泣血陈情的人。

    沈韶光也翻到了“自己”的字纸册子。

    其实自己还是继承了原身的书画技能的,但后来练得越多,原身的影子就越淡,如今对比着看,几乎像是两个人写的。

    沈韶光也看到了册子里的批语,特别是“如躺如坐”两句,不由得莞尔。

    如果不是出了事,有这样的父亲母亲,还有记忆中可爱的哥哥, “沈韶光”该是怎么样地活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