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烛火照耀, 裙裾窸窣,金兰身穿赤色大衫、鸾凤云纹鞠衣,站在落地玻璃镜前, 由内官们服侍着戴上花钗凤冠。

    东宫大婚后, 赵王、德王、庆王也陆续于日前成婚, 礼部、宗人府忙得连轴转。按规矩, 今天几位皇子应当带着他们的王妃来东宫拜见身为皇太子和太子妃的朱瑄和金兰, 行四拜礼仪。

    金兰天还没亮就开始梳洗了。

    朱瑄也起身换衣,坐在灯前看书, 眼神却时不时在她身上打转。

    金兰从镜子里对上朱瑄的视线,被他看得发毛, 赶他出去“你别坐那儿看了去书房。”

    朱瑄笑笑,握着书, 依言起身出去。

    不一会儿又转了回来,走到金兰身后, 纤长手指从剔红匣子里拈了一枝金玉梅花簪子戴在金兰鬓边,看着铜镜, 低笑“你戴这个好看。”

    侍候的内官都低下了头。

    金兰对着镜子看了看, 瞥一眼朱瑄,双瞳剪水,唇边含笑,小声说“夫君, 我戴什么都好看, 是不是”

    朱瑄怔了怔, 笑出了声,“是,太子妃天姿国色,为夫寤寐思服。”

    金兰有意戏谑,朱瑄接得这么爽快,反倒让她有些害羞“你别捣乱了,出去看书去。”

    “我这是捣乱么”朱瑄笑着出去了。

    半个时辰后,三位皇子和他们的王妃在礼官的引领下进殿。赵王、德王、庆王的母妃连个妃子的名分都没有,只是选侍、嫔之流,三人都养在郑贵妃名下。金兰听杜岩说,以前朱瑄在昭德宫住过一段时日,那时候几位皇子相依为命,感情很好,每次郑贵妃发怒时,朱瑄会挺身而出保护几位弟弟。后来朱瑄被周太后接出昭德宫,几位皇子之间就疏远了。

    赵王和朱瑄身世相似,也是他母妃偷偷生养的,他母妃冯娘娘还在人世,就住在昭德宫的配殿中。德王、庆王刚出生就被郑贵妃抱养,生母和冯娘娘挤在一起住配殿,深居简出,平时很少出席宫中宴饮。

    礼官朗声咏唱,赵王、德王、庆王和三位王妃踏着迟缓的步子,联袂走进正堂。

    赵王五官端正,身材挺拔,赵王妃人若桃花,眉眼清秀。德王、庆王年纪还小,虽然身着亲王礼服,看着却是一团孩子气,他们的王妃年纪稍长些,一个温柔敦厚,腼腆斯文,一个柳叶长眉,一脸好奇神色,进殿以后一直抬着眼帘打量金兰,看着就是个活泼好动的。

    朱瑄端坐堂前,坐着受了几位皇子、王妃的拜礼。金兰示意宫人送上预备好的贺仪,三位皇子和皇妃拜受。

    礼部督促几位皇子成婚时向朱瑄行拜礼,无疑是再一次向世人昭示朱瑄储君地位稳固,提醒三位皇子务必对皇太子保持敬畏。

    赵王起身时脸上闪过一丝愤懑之意。

    据说郑贵妃以前最喜欢赵王,后来赵王年纪大了,偶尔不服管束,她又嫌赵王太聪明,转而偏宠平庸的德王和庆王其实这些都是郑贵妃控制几位皇子的手段,谁听话她就偏疼谁。赵王自认为出身不比朱瑄的差,他母妃怎么说也是选秀出身的后妃,他又是贵妃亲自抚养长大的,他比朱瑄更合适当太子。这几年钱兴和郑贵妃打压朱瑄,就是为了扶持赵王。

    赵王态度冷淡,赵王妃却是个慎重的,行礼跪拜规规矩矩。

    德王和庆王年纪不大,一个生得圆胖肥壮,一个瘦巴巴像根细竹竿,一脸茫然地跟着赵王行拜礼,看起来浑浑噩噩,完全还没适应新郎的身份。德王妃和庆王妃毕竟年长,一看就比她们的丈夫更稳重,举止端庄得体。

    暖阁里准备了茶点面果,行完跪拜礼后,众人挪到暖阁里吃茶。

    金兰先带着三位王妃去偏殿换衣,宫人伺候几人取下凤冠,脱了礼服,换上较为轻便的袄裙吉服。

    赵王妃沉默寡言,神态间带了几分防备,不关己事不张口。

    德王妃和德王一样生得白白胖胖的,体格稍壮,庆王妃清瘦苗条,见人就笑金兰怀疑选婚太监故意挑了两个和皇子体态差不多的王妃,德王和德王妃站在一起就像两座铁塔,庆王和庆王妃就是两根竹竿这要是起了大风,德王和德王妃夫妇俩可以岿然不动,庆王和庆王妃这对小可怜准得被风吹得摇摇摆摆

    几位王妃换了袄裙,坐在偏殿里吃茶吃窝丝糖,她们都是选秀出身,虽然性格不一样,但都是青春年少的小娘子,还没有经历过宫闱争斗,见金兰言语客气、温柔可亲,不知不觉放下心防,笑着和她说话。赵王妃还有些拘谨,德王妃和庆王妃已经商量着闲了找金兰一起玩叶子牌。

    说笑了一会儿,金兰带着三位王妃出了偏殿。

    暖阁气氛僵硬,几位皇子似乎起了争执,侍立的仆从都低着头一动不动,宛如泥胎木偶。

    金兰飞快扫一眼暖阁,朱瑄神色冷淡,赵王脸色郁郁,庆王和德王一胖一瘦,依旧一脸茫然无措的表情。

    她想了想,拉着赵王妃的手走进去,示意宫人添茶,笑着对赵王几人道“我带着几位弟妹去仁寿宫给皇祖母请安,你们可别舍不得。”

    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