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048章

    与皇上的反应相比, 萧元景当真称得上是风轻云淡, 只有在听到皇上贬低南云的身份时,眉尖微微挑了下, 而后便再没什么异样。

    皇上仍旧在怒斥着,若换了旁人, 哪怕是东宫太子,此刻怕是都要诚惶诚恐地请罪了。可萧元景却仍旧像是个没事儿人一样,只是将手中的茶盏放到了一旁, 做出一副规规矩矩听训的模样,但却是并没半点要认错的意思。

    他的态度也很明显——你随便骂,横竖我没准备改。

    面对萧元景这模样,皇上犹自愤怒了会儿, 又后知后觉地倍感疲倦。

    他倒像是苍老了许多, 看向萧元景的目光中,愤怒逐渐褪去, 涌现出复杂的底色来, 声音中也带上些无奈:“你如今越长越大,也愈发不将朕的话放在眼里了。”

    萧元景垂下眼:“儿臣不敢。”

    “朕近来时常会想起你少时的事情,那时你总是跟在朕的身旁, 聪颖, 又很懂事。”皇上向后靠在椅背上, 整个人都显得有些颓唐,长叹了口气,“可如今呢?”

    他如今已经上了年纪, 或许是操劳太过的缘故,头发花白,精力也大不如前。

    听他这么说,萧元景原本淡然的神情松动了些,但最终仍旧没有随着皇上追忆旧事,只平淡地答道:“儿臣只是想要立个侧妃而已,并不算什么大事,父皇何必如此在意?”

    “那么多出身高贵的世家闺秀,朕都由着你挑,你却偏偏要立一个婢女为侧妃,”许是方才已经发过火,皇上如今再提起此事,倒没有先前那般愤怒,只是无奈道,“你如此行事,莫不是记恨着朕?”

    他虽没明说,但两人都很清楚,这指的是年前下旨赐婚太子与徐知音之事。

    这罪名可就严重得很了,萧元景没法再敷衍了事,只得开口道:“儿臣绝无此意。”见皇上沉默不语,他又辩解道,“儿臣只是立个侧妃而已,自然是要挑看得过眼合心意的,至于家世背景如何,并不在我考虑的范围之内。”

    其实皇上平素日理万机,原不该有这个心思去细究一个侧妃的出身如何,毕竟东宫好些个侍妾侧妃,他压根连名姓都不知道,更别说亲自过问了。

    只不过他年前下旨赐婚后,自觉亏欠了萧元景,所以在这件事情上便格外多疑些,有些许不对,便会疑心是萧元景记恨着先前的事情,所以有意为之。

    听了萧元景的解释后,皇上神色稍缓,但随即又说道:“先前提及娶妻之时,你总是百般推脱。如今既然都要立侧妃,那也是时候该筹备起来,挑个家世好性情好的王妃了。”想了想,他又额外补了句:“这京中的闺秀都由着你挑。”

    他像是为了弥补什么一样,在这点上格外执着。

    萧元景眼皮一跳,心中虽多少有些不耐起来,但面上却还是那副淡淡的模样,只是无奈道:“这种事情随缘就好,倒也不必非要去强凑。”

    见他仍旧是这般推脱,皇上沉默片刻后,冷不丁地问了句:“你实话实说,是否是因着太子之事记恨于朕?”

    这话问得就很有意思了。

    既可以说是为太子与徐知音赐婚的这件事,也可以说是数年前他落水后,皇上偏袒着太子,不肯追究的事情。

    萧元景顿了顿,仍旧是先前那番说辞:“儿臣不敢。”

    不敢恨,但却不是丝毫不怨。

    纵然他与徐知音之间并没什么情谊,也不在乎她究竟嫁给哪个人,可在许多人看来,却是太子横刀夺爱抢走了徐知音,而且还光明正大得很——毕竟是皇上下旨赐的婚。

    也就是说,在他与太子之间,皇上仍旧是选择了偏袒太子,就好比是当年那桩事一样。

    萧元景与太子自小不睦,所以压根没报过任何期待,所以不管太子如何动手脚,他都不会放在心上。可皇上就不一样了,这是他的父亲,少时他曾全心全意敬爱过的父亲,可每每获得的却总是失望。

    若说一点都不怨,那自然是假的。

    萧元景很清楚皇上的性情,也知道他不是三言两句就能欺瞒过去的,若趁着这个机会表忠心,只会让他愈发起疑,所以倒不如半遮半掩地这般回答,反而显得更可信些。

    果不其然,皇上听了他这话后,非但没有恼怒,反而愈显颓色:“你果然还是怨朕的……”

    说到如今,已经不是先前的侧妃之事,而是翻出了陈年旧账来。萧元景面上不显,心中却是打起了十二分精神,小心谨慎地应对着。

    “父皇,”萧元景垂下眼,斟酌着措辞答道,“您是一国之君,所以许多事情都有额外的考量,为了顾全大局,不得不有所取舍。这些道理儿臣都明白,也能够理解,所以断然不会有记恨之说,这是大局为重。”

    说着,他的声音中又带上些落寞,话锋一转:“只是您亦是儿臣的父亲,所以难免会有所期望,希望能一碗水端平。作为被舍弃的那个,心中的确会有些怨,这是儿臣见不得人的私心……您若是要罚,我也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