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这一天,天还未亮,李白就被人从床上拽了起来。

    “快起来啦,太白!”

    扎着丸子头的女孩蹬蹬蹬的跑到床边,使劲的晃他:“快起来!先生和阿清他们都已经准备好了,现在就差你了,懒虫!”

    男人艰难的将双眼睁开一条缝,他迷迷糊糊的望向窗外,然后立刻就崩溃的用被子捂住了自己的脑袋,一副不闷死自己誓不罢休的样子。

    他的表情简直是生不如死:“小祖宗,现在才几点你知道吗?”

    “先生昨晚刚说的让我们早点走,你当时不也答应了吗?”阿琰一边用力拽着被子一边瞪着他,“太白,你都多大的人了还赖床!羞不羞?”

    “月亮都还在天上挂着呢,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去睡觉!”

    阿琰力气小,拽不过他,急的在原地直跺脚。就在此时,诸葛亮走了过来,他看着这位窝在床上抵死不起的大龄儿童,挑了挑眉。

    阿清背着收拾好的包裹从院中走了过来。“太白还没起吗?”她问道。

    但诸葛亮却没回应她,反而煞有其事的点点头道:“太白说的没错,今夜的月色的确不错,真是让人忍不住诗兴大发啊。正所谓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说着,他还煞有其事的将双手背在身后,摇晃着脑袋,在窗口处来回踱了几步后才接着曼吟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然后他便立刻转头,笑着问站在自己身旁的少女:“此诗如何?”

    阿清想了想,认真的冲他点点头:“好。先生,这是你作的诗吗?”

    还不待诸葛亮回答她的问题,原本还缩在床上一动不动、摆出一副誓要与被窝共存亡架势的李白,几乎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把掀起被子弹了起来,还把床边的阿琰给吓了一大跳。

    他坐在床边,咬牙切齿的喊道:“我起来了!”

    诸葛亮笑眯眯的看着面前顶着一头乱稻草头发眼神幽怨的男人,也不说别的,只是道:“起来就好。起来了那就赶紧去洗漱吧。”

    李白:“……”诸葛孔明,你给我等着。

    待到他终于把自己收拾利索可以出发的时候,天已经蒙蒙亮了。

    李白坐在马车里,漫不经心的咬着烧饼:“我说孔明,你昨晚上说早点起我是应了,但谁能想到你是这个早法儿啊。天还没亮透就赶路,也不去跟镇上的王大妈他们打个招呼吗?要是换了个不知道的人,估计啊,还以为我们是去摸鸡逃难的呢。”

    “什么摸鸡逃难,”阿清的手里也捧着个烧饼,她一边啃一边含含糊糊的道,“太白,你这比喻也太那个什么了吧。”

    坐在马车正中的青年脊背挺直如松,他四平八稳的端着手中还在冒热气的竹杯,轻轻吹了吹凉。

    他提醒两人:“食不言。”

    阿清一愣,立刻乖乖的闭上了嘴巴,但李白可不吃他那一套,他倚在马车的窗口,懒洋洋的拖长了声音:“话说孔明,很久以前我就想问了,你是哪家名门望族养出来的公子啊?长安城里的那群公子哥我也见过不少,人嘛,也就那样,名头倒是一个比一个响亮。要我说,你可比他们更像贵族多了。”

    诸葛亮放下杯子:“贵族谈不上。只不过是因为祖上出过几代为官之人,所以直到现在还有一些士族旧友互相来访。但本质上,我不过与太白你一样,一介白身而已。”

    李白微微皱了皱眉,虽然这番话听上去天衣无缝,但他总感觉有什么地方不对劲。

    “太白,”似乎是看出了他内心的疑问,诸葛亮笑着问他,“你自己说说,我什么时候对你撒过谎?”

    “……撒谎倒还真是没有。但你这家伙,不是向来秉承真话只说一半的原则吗。”

    不过李白也不欲在此事上过多纠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有的时候,非要来个刨根问底反而不美。于是他不再说话,只是扭头向外望去,但这随意的一瞥却让他愣住了——就在这天还未大亮的时分,前方的路口处竟已站满了翘首以盼的镇民。其中有老有少,有男有女,算算看,竟是大半个镇上的人都聚在这里了。

    在这种情况下,马车理所当然的是走不了了。诸葛亮轻叹一声,看上去倒是早有预料。他肃容整了整衣裳,下车对那些涌过来将马车团团围住的镇民们行了一礼。

    他恳切道:“亮何德何能,竟得诸位如此相送……”话还未说完,镇长和四周的镇民们就赶忙七手八脚的将他扶了起来。

    镇长道:“哪里不能!先生这么多年一直无偿为镇上的这些孩子开蒙,教他们念书识字和做人的道理。更何况,我们有什么困难您也会倾力相助,这镇上的百姓们,哪家没受过您的恩惠?这一桩桩一件件的,我们全镇上下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是我们要向您行礼才是!”

    说着,以镇长为首的人们便纷纷照仿着青年刚才的样子,有模有样的向他行礼,异口同声的喊道:“多谢先生!”

    其中,以那些少年少女们的声音最为响亮。诸葛亮含笑将他们的面容一一扫过,到底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