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口的字吞了下去止住了话头,因为他发现了一个极为严重的问题秦人本身也并不是秦人。

    这样说起来好像有些拗口,其实很容易理解。如今的赢姓家族是从东边迁到西边的,在迁徙之前,他们和赵氏那一支一样生活在如今的赵地邯郸,是他们的先人非子受周国孝王之封,封到了现在的秦国之地作为当时的秦地主人的附庸,所以他们才来到了这儿。

    而当时的秦国甚至也还不是现在的秦国,秦民当然也不全是赢姓的血脉。

    当年秦国的老祖宗们打败了死敌犬戎,将被犬戎掳掠去的诸多周人都又抢了回来充作秦民,后来这些周人加上赢姓人在一起融合,后期还加上了被收复的戎人,如此种种才铸就了今日之秦。

    从本质上来说,秦国的老百姓从一开始就是混血来着。

    所以,如果说以血脉的话,那谁都不是秦人,而现在的秦人之所以是秦人就是因为他们在这里生存繁衍,既然这么说的话,六国客卿在这里生下的孩子又怎么不能算是秦人

    这小子太狡猾了分明就是设了陷阱在等着老夫

    宗老吹胡子瞪眼,偏偏他也继承了老秦人的口拙,一时之间居然找不出可以反驳的词句来,只能愤愤归位。

    吕安嘴炮轰走了一个,继续道“秦国今日为秦国,但未来,我等未必会是简简单单的秦国。”

    他话虽未挑明,在场所有人却都明白他的意思兼并。

    秦国正走在兼并的道路上,就像吞掉东周西周国一样,秦国必然也会吞掉别的国家。吞并和夺城的情况全然不同,前者可以用巨大的秦王国去影响一小座城池,城市孤立无援,只能默默承受。但是如果吞下一个国,后者本身就是一个整体,人多则势众,即便从形式上统一,实际却像是在一个冰坨子里头放了一个铁球一样,得慢慢消化。

    在消化的过程中,铁球降温,冰块则被融化,双方都要有牺牲,才能达到一个共存的程度,而在同温之前,事实上始终是两个不一样的整体。

    而秦国所必然的牺牲就是牺牲秦国的概念,放弃秦国的本我,使其变成一个更大的也更包容的概念,将那些被自己征服的国家一一吸纳进来。

    “秦国会是百国之和,若是始终存有本国与外国之想法,则秦与六国之遗民必然面和而心不合。”吕安道。年轻的帝王微微颔首认可了他的说法,他目光灼灼“寡人曾言,天下皆为秦之黔首。”

    “大王”这一表态让秦国的宗室们纷纷惊呼,他们一个个站起身来走到堂中想要发表不同意见,却见年轻的秦王抬手止住了他们的话,他的目光不动,只定定看着吕安道,“吕卿,建国籍政策,便是仅为此”

    “臣以为,大秦如今所走,乃大一统之路。”

    “欲大一统,无非两步,一者,强军武力征服,二者,建立统一制度进行政治征服,使民心顺之。”

    “臣以为,第二步之艰巨要远甚于第一步。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我等所建立的新的制度框架必须要让民众觉得优于前朝,方才能使得民众重新安居乐业,不再想着回到过去。”

    “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便是要让百姓安定下来,忘记他们是哪国人,愿意以一个较为平和的状态接纳自己秦国人的身份,然后他们才能用心去感知制度政策之优劣。

    此非一代二代之功,却也不会超过三代四代,但若是不以秦籍将人纳入,千百代他们都无法融入。”

    无法融入的结果,自然便是要生出乱子来。年轻的秦王并未思索太久,冕冠上的珠串轻轻碰撞,嬴政颔首道“善。”

    宗族之人这下忍不住了,他们纷纷上前劝说秦王莫要如此轻易将人纳入秦土,天下之人亡秦之心不死,就算秦人给了他们秦籍,他们借此作乱又要如何

    “大王,如今说这些为时太早,我们不如暂且放放”

    就在一个宗族话音未落之时,便有传令官携三百里加急之信于殿外求见。他带来的是一个好消息被尉缭带兵攻破首都大梁的魏王携魏国宗室出城投降。

    魏国,灭。

    此等喜讯在此时传来,满朝臣子却都是一片寂静,最后,有几人知道些内情的默默将视线转向了吕安。

    吕安不用看他们也知道他们现在在想什么,妥妥的就是认为这是他同师兄说好的。但其实吕安也纳闷呢,他师兄走之前不是就是去试探着打打的吗怎么一路就攻破大梁了还把人家魏王给俘虏了

    嬴政不管这些人怎么想的,他一目十行,将尉缭送来的奏折粗粗略过,大赞一声“好”

    然后他将奏报递给中常侍,示意他传给众人,青年君王意味不明地笑着道“诸君不妨看看,尉缭是怎么靠着五万大军打下魏国的”

    奏书一个个传下,到了吕安手上时已经有了好一会,此前看过的人个个表情都极为古怪。吕安看着他们的面色心里就如同猫抓猫挠一般急切,而等熟悉的字迹映入眼中时心中才稍稍安定。

    然后

    嗯

    魏国大梁城被破,是魏人自己开门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