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翟邑来得突然, 夏安然当时已经打算就寝, 他以为卢奴出了事, 便赶紧从软塌上起来迎人, 就只匆匆披了袍子, 头发是没梳的。

    此时套用后来那句话便是“头可断, 发型不可乱”。除却以彰显自由和叛逆精神的游侠或者恶少年,大部分人都不会以披头散发的姿态出现,尤其是及冠后,更是永远将头发梳得一丝不苟。

    故而夏安然此时披散着黑发的模样实则有些失礼,幸好当太傅的表示体谅, 并且亲自为国王束发。

    伴随着木梳刷过黑发的细碎声响, 夏安然慢慢将整个一卷读完, 韩婴的文采自不必说, 可谓字字珠玑, 只是他还是有些不明白,太傅究竟是什么意思。

    见他视线定下,坐在小少年背后为他束发的男人慢慢说道:“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 偏信也。是故人君通必兼听,则圣日广矣,庸说偏信, 则愚日甚矣。”

    “故臣以为, 兼听则明, 偏听则暗。”

    “然天下国主养谋士者众, 可兼听者寡,”背对着少年的太傅毫不遮掩面上苦涩,他手中动作却极其流畅,小皇子的发丝柔软,但却极不听话,并不常为人冠发的太傅手上有些笨拙,口中却极其伶俐:“臣亦曾劝过他人,其驳曰韩子曾书【独视者谓明,独听者为聪。能独断者,主天下】却不知其本非韩子言,而为申子。

    申子原先是告诫君王莫要在言论之初便定下结论,如此善言者便不可说其反对意见,且为王者恰恰是要兼听相反意见,方才以独思将其采纳。”

    “却为人误解至此……”

    翟邑慢慢为少年戴上小冠,以木簪穿过将其固定,正要离开,却听少年一句:“太傅是想要本王如何施为?”

    他的动作顿住了。

    他从未听过夏安然如此声音,平静无波之下却仿佛藏着涡流,这一刻,翟邑只能退后两步,大礼拜下。

    “臣希望殿下儒法兼修。”

    修习儒、法,却不习如今所推崇的黄老。

    太傅这般言语若是被旁人听见定会责其误人子弟,然此时翟太傅却如破釜沉舟一般,紧盯着夏安然的目光像是看到了最后的光明,如此姿态让夏安然讷言。

    “臣不才,可授殿下法之道,韩御史主习儒教,臣以为唯有以儒为骨,法为筋,儒法并治,方可安民心,也……”

    “安陛下之心。”

    “黄老之说并无过错,然已不适应如今局势。”

    “去岁七国之乱便是祸起黄老。”

    “诸侯国内无法亦无天,民众只识藩王不认帝王,财政、军权全归藩王一人,而藩国是否忠于陛下亦是全看藩王一人,如此怎能不乱。”

    “先前不乱,全是因为藩王年幼,国之权势握于丞相太傅手中,待到殿下长大,自会想要握牢权势,将太傅、丞相换成自己人。”

    “殿下,恕臣失仪,”

    “七国之乱不过在去岁,”

    “而下一次的七国之乱,便在殿下等皇子长成之日。”

    小国王沉默了,豆灯在小少年漂亮的脸蛋上投下了一层光晕,作为藩王的一员,他静静看着这位自己的太傅,二人沉默久久,直至杯中茶水全数转凉,亦是无人言语。

    “所以……”夏安然缓缓开口,“太傅是想要本王,肃朝野,正汉法,立父王君威,对吗?”

    “是。”

    “太傅亦是想让本王即便到了未来,亦是放手政权,将中山国管制之权交由丞相和太傅,是吗?”

    “是。”

    一连两个是,让小国王的心里沉甸甸的,他有些无奈得说道:“太傅还真是耿直直言,莫非你当真不怕本王生气?”

    这一次,他听到了他的太傅语气中带着些笑意得回道“回殿下,臣不怕。”

    “臣观殿下,行政有管子之风,且殿下少慧,如今所行之事,与臣所设之途本无二致,既如此,殿下自不会责怪臣。”

    “臣斗胆,殿下……当习得法家。”

    他这短短一句,让夏安然愣住了。

    管子即管仲。

    其为春秋思想家的先锋人物,亦是法家的代表,其留世最广的一句话便是“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而事实上,他的确学过管子,准确的说,是刘胜学过。

    刘胜能够学习管仲相关的信息其实是他的母亲贾夫人教的。

    贾夫人是一个神奇的女子,她是一个彻头彻尾隐藏得极好的法家学者。

    但她在教授一双幼子之时,便主要是选择了管子之言而不是韩非。

    和他著名的法家后辈韩非以及商鞅所不同的是,管子虽“以法治国”,却也明说“刑罚不足以畏其意,杀戮不足以服其心”,明确表明刑罚和杀戮只是一种手段,但其基石终究是以让百姓心悦诚服,并且愿意自我遵守、以认可其法律正确性庄严性为目的。

    严来说,管子虽是法家,但不如说他是法儒一家,且其很多观念都和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