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晋王听到陆若华的话, 也是一愣,问道“阿华认识他们”

    “并不认识, 不过是昨日在驿馆中有过一面之缘, 只不过这一面并不怎么愉快。”陆若华想到昨日那一行人嚣张的样子,眉头紧皱。

    “早就听闻来苏州采办的宦官目中无人,如今看来这些话并不虚。”晋王听着下面那些宦官嚣张的话语,目露冷光。

    “内织染局的人向来只负责绸缎的采办, 何时轮到他们来管这御厨的差事了。”陆若华放下手中的筷子, 好好的兴致全被这群宦官败坏的一点不剩。

    “恐怕不是想要选御厨,而是想要孝敬给自己的上头吧。”晋王冷笑道。

    “这群人都是打着给宫中办事的名义, 肆意妄为, 到处欺凌百姓, 百姓也是畏惧宫中,不敢言语。”晋王道。

    “恐怕不只是百姓不敢说话, 只怕是当地的官员都不敢管他们吧。不然这群人也不敢如此嚣张,这就是仗着当地官员不敢管他们。”陆若华分析道。都说这宰相门前七品官, 更何况这宫中呢

    正在这时, 只见一位身着身着六品官员服饰的男子走了进来,看着大堂中的情况问道“这是怎么了”

    香味楼的掌柜一见此男子,眼睛立时亮了起来,对着男子禀报道“秦大人您来得正好,小人真是冤枉啊, 您是咱们这香味楼的常客, 您可要替小人做主啊。”

    “此人是”陆若华看着楼下的那位被成为秦大人的男子, 好奇地问道。

    “那是吴州六品通判秦舟,之前在刚来吴州接见吴州官员的时候见过这位吴通判一面。”晋王解释道。通判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特别是诉讼一项,在百姓心中地位非凡。

    “听闻此人颇为秉直。”晋王想着之前自己对吴州官员的调查,道“吴州原本的官员在,在上一任吴州知府的影响下,可以说都颇为圆滑世故,能为百姓做主的少之又少,这位秦舟算是个特例。所以并不得上任吴州知府的喜欢,因此也没有受到他的牵连。”

    陆若华点头,对于上任吴州知府的事情她也听说过一些,据说上任吴州知府被御史弹劾贪污粮运,水利等朝廷下拨的银两,数目巨大,后来经查明后却有此事,吴州大多数的官员都被牵连其中,杀头的杀头,流放的流放,罢免的罢免,所剩的官员寥寥无几,这位秦舟没被牵连其中,可见是个不错的人。

    “看来这位掌柜的有人做主了。”陆若华听到这句话,心情算是好了一些。

    “但愿吧。”晋王却没有这么乐观,这些日子随着他在吴州呆的时间越长,他越能感觉到宦官的嚣张跋扈,以及吴州吏治的腐败无能。

    晋王看了眼心情好些的陆若华,却也没有多说什么,阿华虽然足够聪明,但是却被保护的太好,没有见过太多的险恶人心,愿意将事情想得太过美好。这对于一个大家闺秀来说无所谓,但是对于一个步入官场的人来说却不是什么好事。

    不过,他也不需要提点太多,有时候还是要亲身经历,才能学会成长。

    大堂中,掌柜的话落后,秦舟确实皱了皱眉头,对着那掌柜问道“你且说你有什么冤屈,我身为通判,自会为你做主。”

    “秦大人,这群宦官老爷要将我香味楼的所有厨子都带走,若是只带走一个,小人也不说什么了,可是这要是全带走,小人这酒楼还怎么开这是要绝了小人酒楼的活路呢,小人和店中的人还都指望着这酒楼养家糊口呢,求求您为小人做主吧。”掌柜的说到这,已经哭了起来。事关一家老小的生计,容不得他不害怕。

    “诸位是御膳房的采办宦官”秦舟听到掌柜的话后,对着面前的几位宦官道“本官若是记得不错,我朝太宗仁慈,明确规定,御膳房的御厨若是从外地采办进京,一是要自愿,二是明确规定采办的人不得将一个酒楼的全部厨子全都带走,以免给百姓带来困苦。”这事就是因为当初发生了一起御膳房的采办将一个酒楼的厨子都带到了京中的事情,那酒店掌柜是个硬气的,一路告上了京中,太宗听后震怒,因此才下了这样一个规定,并将那酒楼的厨子全都送还给那掌柜,在当时还成就了一段佳话。

    香味楼二楼

    陆若华听到一个掌柜的居然可以告御状告上朝堂,不禁有些差异,她觉得此事远没有这么简单。

    晋王看着陆若华因那秦舟的产生的好奇,解释道“当时太宗陛下之所以如此做,是因为此事影响极为恶劣。当时太宗和世家正处在争斗的风口浪尖上,当时世家利用此事大肆渲染说太宗陛下奢靡无度,太宗陛下反而借由此事树立了仁慈的名声。”

    陆若华明白了,此事是世家和太宗较量的产物。太宗的时候和现在还不同,太宗的时候,朝堂上世家当道,太宗和世家展开了长达十五年的博弈,两方势力为了各自的利益,各出奇招,那个时候的朝堂要比现在混乱的很,最终以太宗的胜利而结束,世家被伤筋动骨,再也恢复不了,从此世家也都开始安分守己。

    所以说那位掌柜能够上京,一定是在世家的操纵下完成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