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处是从筑紫岛下南洋或者经对马岛去辽东四道。”

    “新马岛都在我大唐的控制之下,如果再把筑紫岛抢过来,倭国就会失去所有向外的航道,被彻底锁死在那里……”

    “有了这二十年的时间,我大唐在新马岛枯叶岛一带的人口数量能增加至十万户。就算倭国再起异心,也无能为力了。”

    李世民看着地图,脑海中分析着他说的话,最终一拍桌子道:“此策甚好,马上派人去办。”

    “喏。”李绩起身领命道。

    这里他故意隐瞒了一个信息,那就是很久之前刘仁轨就已经给蔡阳做过这方面的沟通,这会儿蔡阳估计已经把这两件事情办成了。

    但没关系,等进一步消息传过来的时候,可解释成双方不谋而合。战略部预判起到了作用,蔡阳的突出个人能力也得到大家的认可。

    一个成绩两份功劳,完美。

    然后就是商量如何封赏这群有功之士,不过他们只需要考虑高层军官的封赏就行了,中低层将士由枢密院和兵部协商拟定。

    别的人都好说,蔡阳的封赏被李世民给压了下来,但同时也下了一道旨意,让蔡阳处理好倭国的事情就赶紧进京面圣。

    说白了就是简在帝心了,皇帝要见过他之后当面封赏。

    随着一道道旨意下达,大唐第二次击败倭国的消息也传了出去,只是并未能引起多大的轰动。

    百姓对此事的评价大多都是:

    “倭国?倭国是什么国,居然敢摸我大唐的屁股,这不是找死吗。”

    “啥?只是打败他们没有灭国?这个将军手忒软了,这种敢朝大唐龇牙咧嘴的就应该直接打死。”

    “哦,你说倭国又被打败了啊?你这个又字用的我很喜欢……”

    “打败一个弹丸小国有啥好奇怪的,现在哪天要是没听到这样的消息才不正常。”

    “就是,我耳朵都听出茧子来了。”

    这就是大唐人对新马岛海战的评价,屁大点事儿有啥好说的。

    但对于大唐周边幻想着圈地自萌的小国来说,这不啻于当头一棒。倭国也是除大唐之外数一数二的强大势力了,说收拾就被收拾了。

    还是兵力悬殊之下的大胜,这让他们对大唐的畏惧更甚。

    岳山两耳不闻窗外事,还是刘仁轨亲自来拜访他才知道这个消息。

    蔡阳?他回想了好一会儿才想起这个人是谁,最早的棣州水师将领之一,当时好像是个校尉,没想到已经成长为一员大将了。

    至于朝廷后续怎么安排,谁去接替蔡阳的位置,后续移民,文化渗透等等,他一点都不感兴趣。

    这会儿他就想徜徉在知识的海洋,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况且他也不适合在对政治表现出过多的兴趣,和他有瓜葛的人表现的越突出,他就越要自我约束表现的不食人间烟火。

    这一点刘仁轨也清楚,他过来是有别的事情请教,只是因为这件事情牵扯到新马岛众人,他才说了一下。

    说完之后就转而请教起自己的事情,请教完又闲聊一会儿就离开了。

    送走刘仁轨,岳山去前院陪老婆孩子玩了一会儿就继续扎进了故纸堆里。

    就这样又过了两个多月,新马岛那面终于完成了收尾工作。

    苏我虾夷死后倭国的格局从原来的苏我家一家独大,变成了苏我、天皇系、圣德太子系等多系共存。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苏我系依然是最强的,但因为这次叛乱家族内部变得很不团结,已经无法主导倭国局势。

    天皇系是政变中获利最大的一方,从封臣手中收回了很多权力,开始了中央集权的道路。

    虽然面对其他几个大封臣,在实力上没有压倒性优势,甚至没有什么大的优势。但国主的大义让他们凌驾于所有派系之上。

    圣德太子系没有了苏我虾夷的压制迫害,也开始重新拾回自己的权力。其他各封臣也趁着这难得的机会加紧发展自己的实力,避免被他人吞噬。

    可以说,现在倭国的局势他们自己很满意,大唐也非常满意。

    然后就是筑紫国的事情,在大唐的扶持下,被灭国数十年的筑紫国再次重建。

    刚刚经历大败和政变的倭国无力阻止,只能装作什么都没看见。但也没有承认它的合法性,心里打的什么算盘大家都知道。

    但这一点恰恰是大唐希望看到的,你们越是相互仇视对我们就越有利。要是两个国家你好我好大家好相互扶持,大唐才会头疼。

    筑紫国的国主也很清楚自己靠什么复国的,在国家重立的第一时间就向大唐递交了称臣的国书。

    并且请求大唐派人过来帮他们重新建立行政体系,为了表示感谢,他们还让出了军事和外交两项权力。

    大唐朝廷出于盛情难却同意了他们的请求,顺势赐下国书和大唐筑紫国王印等东西,承认了它的合法地位。

    这个时候大唐才是这片大陆的宗主国,只有得到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