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化渗透只是第一步。先让你们承认大唐是你们的宗主国,让你们使用大唐的文字、语言、钱币等等。

    然后通过种种方法同化你们,最终实现民族大融合。从此大家在不分彼此,都是华夏文明的一份子,都是唐人。

    对四夷藩属用的都是这种方法,十几年前也已经在宝髻和象雄实施,接下来就是吐蕃。

    现在岳山教给禄东赞的东西本来就是大唐将来想要做的,并不是什么资敌。而且他传授的都是文化方面的东西,不涉及任何技术。

    还有一点,吐蕃是佛教国家。从上到下接受的都是佛教教育,禄东赞从大唐学去的知识能影响到吐蕃高层,甚至造成吐蕃高层思想上的分裂。

    总而言之一句话,当你强的时候,除了白给之外,任何计谋都能对弱小的势力造成打击。当你弱小的时候,强国看似白给的帮助很可能就是致命的蜜糖。

    禄东赞是带着使命过来的不可能停留太久,在敲定所有事情之后就要返回国内了。

    临走前他再次拜访岳山,在表达感谢的同时,也希望岳山能照顾一下来当质子的吐蕃王子贡松贡赞和他自己的儿子钦陵赞卓,要是能收到书院读书学习就更好了。

    松赞干布没有兄弟姐妹,子女也就只有贡松贡赞这一根独苗,他不可能把独子一个人送到大唐为质。

    除了大批随从照顾,还会派遣一些权贵的子女一起过来作为玩伴,禄东赞的长子钦陵赞卓就是随行者之一。

    岳山这才明白禄东赞找他学习的目的,求学是真,拉感情给他儿子找靠山也是真。

    这种事情他自然不会拒绝,替你培养继承人这种事情我喜欢啊。本来这么干还害怕引起你们的怀疑,现在你亲自把孩子送到我手上那就别怪我不客气。

    于是双方就愉快的敲定了这件事情。

    岳山不知道的是,贡松贡赞并不长寿,比松赞干布还提前几个月就死了,只留下一个襁褓中的婴儿继承王位。

    真的是一个襁褓中的婴儿不是形容词,按照时间计算这个孩子是贡松贡赞的遗腹子,松赞干布死的时候他才几个月大。这才给了禄东赞父子专权的机会。

    不过这个孩子也是个能人,卧薪尝胆长大后发动政变杀死了禄东赞的儿子,夺回了大权。

    【看书福利】送你一个现金红包!关注vx公众【】即可领取!

    有趣的是禄东赞的其他子孙逃过一劫归降大唐,为大唐立下了汗马功劳。

    只是这一世的格局和前世已经截然不同,每个人的命运也都走向了不同的方向,谁也不知道以后会发生什么。

    岳山从前世了解到的关于某个人的人生轨迹已经没有多大的作用,只能作为一点参考。

    现在他的优势也就只剩下前世带来的知识,他所能做的也只剩下做好当下,一步步往前走。

    吐蕃使节团离开后岳山就重新投入到了对文字的研究工作。

    不只是研究甲骨文,还包括金文、篆文、隶书等等,通过对这些文字的研究和了解,让他对华夏文明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如果说以前他是站在历史长河,以上帝视角宏观的观察历史的话。那现在就是深入其中,从微观方面了解每一个时代。

    然后再把这些微观串联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链条,对于时代的变迁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反馈到上,对于先贤的思想乃至对于整个华夏文化发展也有了新的理解。

    比如,以前他以为诸子百家消亡了,史书上就是这么写的,他也就信了。

    可现在他发现,也许史书说错了,或者说的并不准确。诸子百家是消亡了,但他们的知识核心并没有消失,而是深深的烙印在了华夏文明之上。

    墨家的尚贤、事能、人事即政治;农家的劝耕桑以足衣食;杂家的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集百家之所长等等思想消失了吗?

    没有,它们一直存在,一直在影响着华夏文明。

    只是在这个时候它们不再是墨家、阴阳家、杂家、纵横家,而是拥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华夏文明。

    儒家本来也应该一起消失的,只是这个时代华夏文明这个概念还没有提出,统治阶级又需要一种思想来治理国家。

    于是更加迎合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家就存活了下来。

    但到了二十世纪二十一世纪全新时代到来,华夏文明的概念已经超过了‘儒家’所涵盖的范围。或许这个名词也到了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刻。

    等到全新的中国把儒家的精华吸收,完成思想上的蜕变,它也会和墨家、杂家等诸子百家一样消失。

    剩下的就一个统一的华夏文明。

    当然了,这些都只是岳山的推测,准不准确还不知道。

    但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一个全新的思路。如果这条路能走通,那他真的有机会带领华夏文明走上另外一条和前世截然不同的道路。

    这种新的发现让他兴奋,也让他恐惧。

    兴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