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好了,这蒙学就看到这里吧。”

    刘预又是听了一会儿孩童背诵后,就已经失去了兴趣。

    这些东西,都是强迫这些学龄前儿童学习的。

    填鸭式的传授知识,总是有些乏味的。

    “朕记得,今日有骑射的课程?”

    崔淸连忙说道,“陛下说的没错,今日有骑射,乃是少二学龄的学生。”

    没错。

    刘预设立的这个学校,可不是简单的教授学问的。

    还有骑马射箭,舞刀弄枪,排兵布阵,操船弄帆等等。

    其实,这就是一个半军事化的少年军校。

    “好,朕就去看看!”

    刘预立刻让崔淸前方带路。

    众人很快就是径自来到了远处的一处校场。

    刚刚进入校场,刘预就看到了一群骑着矮马的少年正在骑马射箭。

    这些孩童基本都是不超过十岁的样子。

    他们骑乘的马匹,也都是一些特意挑选的矮小温顺的矮马。

    但是,饶是这样。

    这些小小的少年们,依旧是操练的有模有样。

    其中,一个年级越八九岁的瘦高少年,最是表现的优秀。

    只见他骑在矮马上,手持一张小弓。

    乘着飞驰过程中的短暂平稳时机,嗖嗖的连射两箭。

    两支羽箭而且也都是命中标靶。

    按照这个年纪来说,已经是十分难得了。

    “好!”

    刘预也是忍不住称赞。

    “朕听说,当年匈奴人称霸草原的时候,都是让孩童三岁学着骑羊,七岁开始骑马,到了十多岁的时候,匈奴少年就已经是骑射高手了。”

    “就因为这样,区区一个人丁稀少的草原上,才有了三十万控弦之士。”

    刘预一边说着,一边用手一指。

    “此等少年,我看丝毫不弱于当年的匈奴少年。”

    “别说是有三十万了,就算是有十万此等身手的少年,等到十年以后,整个草原上谁还敢不尊王化?”

    此话一出,崔淸为首的公学官吏们都是脸上大为高兴。

    获得了皇帝的赞许,实在是令人激动。

    这可不是简单的赞许那个学生,而且也都是对于他们的肯定啊。

    “那个少年,叫什么名字。”刘预问道。

    崔淸伸长了脖子望去,却没有记起来。

    “陛下稍等,臣问一下。”

    崔淸连忙向身旁的人询问。

    很快,崔淸就得到了答复。

    他连忙回来禀报。

    “陛下,臣知道了,那个少年乃是谯郡桓氏的子弟,叫做桓温。”

    刘预一听这个名字,立刻就是眼神一闪精光。

    “叫什么?”

    “回陛下,他叫做桓温。”崔淸说道。

    “桓温?”

    刘预不禁有些纳闷。

    历史上要‘遗臭万年’的桓温,怎么到了自己的眼皮底下了呢?

    旁边的崔淸,已经刘预不知道‘桓温’的来历。

    他立刻就是现学现卖,把刚刚打听到的信息说道。

    “这谯郡桓氏,原本也是郡中望族,可惜因为当年曹爽被牵连,收了很大的影响,这才慢慢衰落了。”

    “不过,这少年桓温的父亲桓彝,非常的有才干,之前追随江东司马睿,算是重振了几分家门。”

    刘预听到这里,眉头一皱,立刻问道。

    “既然是追随司马睿,怎么跑到邺城了?”

    “回禀陛下,要是说起此事,那还得都怨刘隗和刁协了。”崔淸说道。

    “难道是因为前年的变故?”

    刘预记起来了,前年的时候,刘隗和刁协在江东鼓动司马睿父子削弱王敦,引发王敦率军东进。

    不仅仅是刁协死于乱兵,刘隗奔逃北朝,还有许多的官员名士都是被吓得惶惶不可终日。

    “是的,那桓彝就是受到了牵连,害怕受到王敦报复,这才北上来投的。”

    “可惜啊,朕都不记得这个事情了。”刘预说道。

    他要是早知道这样,一定早一些见见‘搞笑性枭雄’桓温。

    “现在可能还不愿意学,不过,朕打算把这些西域传来的教义稍加修改,然后再传下去。”

    现在的释教,与后世的释教有着许多的差距,许多的玄学之能还没有被胡僧们融会贯通。

    不过,如今这些释教让人们逆来顺受的看家本领还是有的。

    “等到真正的释教大行其道,那就是边塞之福了。”

    刘预对于此法的前景还是非常有信心的。

    只要鲜卑各部崇尚释教,那刘预就多了一个渠道去控制这些游牧民,或者说是多了一个渠道直接了解鲜卑各部的动向。

    毕竟,这些去传教的释教徒,可都是刘预派去的,那还不是刘预想让他们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