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邺城。

    寒风微起,刚下过雪屋道。

    “王赞刚上任并州刺史,就已经处置妥当了,倒是替朕省却了赈灾的麻烦。”

    皇后王则一听这话,立刻就是心中一喜。

    王赞出自太原王氏,乃是皇后王则的堂兄。

    如今的太原王氏,因为之前王浚的败落受到了极大的损失,虽然声望依旧,但是年轻一带的才能之人,也就是剩下王赞、王昌等原来幽州都督府下的几个人。

    除此之外的太原王氏子弟,都因为太过务虚,不肯轻易改变崇尚浮华的习气,都被刘预所不喜。

    现在皇后王则知道,太原王氏兴旺与否,可是关系到自己儿子的皇太子之位稳固与否的关键。

    毕竟,如今刘预的后宫中,可是又有了好几个宫人有身孕的消息。

    其中有的宫人,都是出自弘农杨氏、颍川荀氏、渤海高氏等大族,比之太原王氏也是不差的。

    王则当然会有所心急。

    “不过,王赞在并州闭门谢客,不管是亲朋,还是门生故旧,一概都是不见,倒是让我很是欣赏啊。”刘预轻飘飘的说道。

    “一概不见?”皇后王则听到这话之后,立刻就是微微一愣。

    并州,那可是太原王氏的老家。

    虽然太原王氏的子弟做官之后,都是遍布天下各地,但是在并州老家的族亲故旧,那可是绝对不少的。

    哪怕是被匈奴人来回祸害了好几遍,一些旁支的王氏子弟依旧都是不少的。

    并州刺史王赞,一去到晋阳接任之后,立刻就是得到了一大批人的求见。

    其中基本都是太原王氏的子弟,或者是太原王氏的门生故旧。

    所有人希图的东西,无非就是并州刺史的举荐权。

    自从刘预逐渐废掉州郡征辟大权后,只有刺史、开府一类的大员才有举荐征辟的权力了。

    只要并州刺史王赞点头,这些人全都立刻能变成大汉官员,而且还是品秩不低的官员。

    “王赞在并州能干实事,也知道进退,实在是你们太原王氏家门庭柱啊。”刘预继续夸奖道。

    话说到这里,王则已经是明白了里面的意思了。

    并州刺史王赞身为大员,却不见那些门生故旧,无非就是害怕因此招致刘预的反感。

    现在天下人都知道,太原王氏在北朝大有如日中天的态势。

    不仅有皇后王则,还有王氏之甥皇太子刘祗,王赞、王昌两个州使,还有将军、公侯、守令等数十人之多。

    这么大的权势群体,要是放在一般的皇帝手中,早就引起忌惮了。

    别说让王赞回到乡土担任并州刺史,只怕还会找机会打压一番。

    “妾的堂兄能为陛下分忧,也是他的本分,妾就是怕他有做的不对的地方,再让陛下恼怒而已。”

    皇后王则立刻轻描淡写的说道。

    她刚刚一想,也是觉得之前的想法有些不妥。

    如今刘预才不过三十出头,还有大把的时间在后面呢。

    若是自己盲目的想要扩张太原王氏为后盾,不仅不会给自己儿子增添根基厚度,只怕还要招致刘预的嫌忌。

    “哈哈,王赞有能力,那就让他们都在州郡一展身手好了,台省朝堂的事情,实在是让他们大材小用了。”

    刘预也是立刻说道。

    如今随着后宫女人的增多,皇后王则的心态发生变化,那自然是再寻常不过的。

    刘预也知道其中的缘由,他并不会因此责怪王则。

    只要王则她们知道进退,不要试图再把势力进入朝堂,让王赞、王昌等太原子弟做做刺史也是无妨。

    毕竟,如今各州郡的兵权,可都是掌握在了军府兵衙之中。

    刘预与王则又是喝了两杯小酒,正准备让内侍去置办午饭,打算就在亭中赏雪用膳。

    忽然,贴身的内侍来通报,说是宇文昭来了。

    “她不是还有身孕吗,怎么就冒雪出来了?”皇后王则立刻关心的说道。

    宇文昭出身髡头鲜卑,蛮夷的出身,注定了她的孩子不可能威胁到皇太子的地位。

    所以,王则对于宇文昭平日里多有照拂,并没有太多的戒备之心。

    “那就让她过来吧。”

    刘预缓缓的说道。

    他也想不明白,这大冷天的,宇文昭不好好待在屋中保养,来冒雪见自己干什么。

    很快,一身雪白狐裘的宇文昭就来到了二人面前。

    她还没有来得及行礼,皇后王则就上前一把扶住了她。

    “好了,都是自家人,不要如此了,陛下早就说了不必行礼。”

    王则笑着拉了宇文昭一同坐下。

    心直口快的宇文昭刚刚坐下,就是迫不及待的开口了。

    “陛下可知道,今年草原上大雪成灾,已经有人畜冻死的消息了吗?”宇文昭一张俏脸对着刘预说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