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人前来呢?而最大的可能就是诸葛亮,因为太史慈在东吴的时候就听说诸葛亮能言善辩了。

    随着牢头打开了监牢大门,太史慈见到了阔别已久的徐庶,顿时震惊不已。来者怎么会是徐庶啊?

    “子义将军,好久不见!”徐庶迈进了监牢,对太史慈微笑地一拱手。

    太史慈终于回过神来,站起来对徐庶说道:“徐军师!”

    徐庶发现太史慈身上有着巨大的铁链绑着,看起来十分别扭。不过要防止太史慈这样的猛人,不用粗一点的铁链还真的不行。

    “子义将军莫要用军师二字来称呼在下,在下已经不是什么军师了。”徐庶的笑容不变,很是随意地坐在了一张椅子上。

    太史慈也坐到了徐庶的对面。在这里见到徐庶,唯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徐庶已经是刘玉的人了!

    “没有想到啊!当年徐公跟随刘玄德与我主联合对抗刘玉,刘玄德一去,公就立马攀上刘玉这棵大树,果然聪明!某在这里恭贺徐公了。”太史慈倒是先开口了,嘴巴上说的很尊敬,可全是讽刺之意。

    徐庶不以为意,拿起两个杯子,给太史慈和自己倒了一杯茶水。

    “天牢的生活虽然枯燥,不过子义在此养老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徐庶把一杯茶水推到了太史慈的面前。

    太史慈看着徐庶推过来的茶水,直接拿起来就喝了,随后放下茶杯,说道:“徐公不是来当说客的?”

    “是!也不是!”徐庶在玩神秘,说道:“子义,你可知道我与刘玄德到了益州之后发生了什么事情了么?”

    太史慈都被徐庶的话给吸引了,脱口说道:“发生了什么?”

    人都有好心,哪怕太史慈也不例外。

    徐庶回忆着以往,说道:“当年在荆州大败,刘玄德和吾带着残兵到了益州。得到了刘璋的信任。在下设计,将益州给夺了下来,以此为根基,助刘玄德匡扶汉室。然而一切都十分的顺利,可却不知道当今陛下早在刘玄德拿下益州之前就开始着手益州。张松、法正等人均已经是陛下的臣子。他们表面顺从,暗地里却不断地使坏,刘玄德空得一个益州,却被困住了手脚。吾尽力周全,也只能保证刘玄德守住益州。可惜,吾在汶山郡一战,全军覆没,以至于益州后方空虚,成都陷落。我徐庶也无颜见刘玄德,故而隐居起来。”

    徐庶把整个事情的大概给说了出来。

    对于益州的事情,太史慈还真的就不知道了。现在他终于明白难怪刘玉可以那么快就拿下了益州,原来早就有内鬼在益州了。

    “子义,你是否疑惑吾都隐居起来了?为何还会来到这里?”徐庶淡淡地说道。

    太史慈轻轻地点了一下头。

    徐庶继续说道:“吾当时知道陛下在没有吾的消息之时,一定会在益州四处搜寻,吾就直接就隐居在了成都城。然而命运往往就是那么妙,吾还是被陛下亲自找到了。”

    “呵呵,你和刘玉的缘分不小啊!徐公之大才,刘玉当然不会放过了。不知徐公现今官居何位?”太史慈却不认可徐庶的话,脸上的讽刺又来了。

    徐庶轻轻地说道:“在下并没有任何的官职,在洛阳教育人!”

    “嗯?你说这话,你觉得某会信么?”太史慈真的就不相信。

    “信不信就由你了。”徐庶不予置否,太史慈不相信也罢。“今日前来汝这里,乃是陛下召见吾,吾深知子义忠义,故而来此。”

    “难道公以为某会投降刘玉?”太史慈心中冷笑:说了这么多,狐狸尾巴还是露了出来。

    徐庶笑了,说道:“子义所追求者,一为忠,二为义。且问子义,何谓忠义?”

    太史慈摇头说道:“徐公还是莫要浪费口舌,吾不会为刘玉做事。”

    “子义可知,孙策已经擅自称公了?”徐庶询问道。

    太史慈轻轻地点头,在押往洛阳的途中,他也听到了刘军之间的讨论,对着这消息已经不是很震惊了。

    徐庶正色道:“高祖曾言:非刘氏不得称王,非功高者不得赐爵。孙策何德何能,敢贸然称公?必然会引起天下反感,自取灭亡!”

    “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太史慈倒是知道这句话。

    徐庶看着太史慈,随后说道:“好!为了孙策,子义倒是付出一切。不过你身陷我军之手,孙策可有发过一员兵马来营救汝?以我看,孙策就是欺世盗名之辈!”

    “你!”太史慈大怒。

    徐庶直视太史慈,说道:“难道不是么?你太史慈为孙策殿后,被我军俘虏。若是我是孙策,定然不顾一切将汝救回来。可惜孙策并没有。程普就是一个好例子,他可是在荆州襄阳,每天都在挂念着孙策。孙策可有想过去营救?”

    太史慈顿时哑口无言。

    的确,孙策倒是没有派人来营救他,也没派人去营救程普。其实不是孙策不去做,而是孙策就算去做了,也是徒劳而已。

    “不过子义你放心,如此欺世盗名之辈,也没有多少时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