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得见也。”

    齐王念完这个所谓奏章,心中是越发疑惑起来了。

    说起来,这所谓奏章,其实并非是奏章,而更像是一封信,这连奏章的基本格式都没有,所言之,更像是朋友间的问答而已。

    不禁齐王迷惑,便是便是王衍淮南王等人也是迷惑起来了。

    皇帝要念这东西,有何用意?

    司马遹自然是知道面前这些人的迷惑的,他再拿出一份奏章。

    梁王赶忙上去接过这份奏章。

    “将这个念出来罢,”

    梁王应允。

    “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为开其资财之道也。

    故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而国亡捐瘠者,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

    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加以亡天灾数年之水旱,而畜积未及者,何也?

    地有遗利,民有余力,生谷之土未尽垦,山泽之利未尽出也,游食之民未尽归农也。

    今邺城动乱,邺人张承基乱邺,聚数千人,盘旋魏郡,百姓响应,盖张承基妖言惑众也,然....”

    这又是邺城的事情。

    梁王念到一半,心中的疑惑已经是达到顶峰了。

    而其他人亦是如此。

    待梁王将这些奏章念完的时候,司马遹终于是开口了。

    “诸位皆是朕之肱骨,都说说罢,如何看?”

    如何看?

    这剧情有些不对啊!

    众人都感到十分意外。

    感情今日之事,当真是与常山王没有半点关系。

    “邺城之事,臣等并不了解,单从这两个奏章,恐怕也看不出什么东西来。”

    王衍对着司马遹行了一礼,话也是缓缓说出来了。

    “便要从这两份奏章上看出东西来。”

    自家这个岳丈,或许文才是有的,但是这为官方面额才能,却是有得不多啊!

    “陛下。”

    何劭站了出来,说道:“第一份奏章说的是魏武帝曹公遗物,说到有些残缺,恐怕是有人偷了曹公陵墓中的器件,至于此事是否与陈留王有关,就不得而知了。”

    “继续说。”

    皇帝挥手示意。

    “第二件事,便是邺人作乱,不过邺城有重兵驻扎,这数千人作乱,恐怕很多就会被镇压下去的。”

    “尚令果然睿智。”

    司马遹也丝毫不介意直接的夸奖。

    “不过陛下一连说了这两件事,不知道有什么干系?”

    “你说有何干系?”

    何劭仔细想了想,最后重重摇头。

    “臣不知。”

    便是知道,他也是不会说的。

    不仅仅他现在说出来的话可能不是皇帝心中的意思,加之他方才说的话已经够多了,这个时候要是把其他人的话都说完了,恐怕他也就得罪人了。

    “淮南王,你来说说。”

    被皇帝点名,司马允连忙向前一步,对着司马遹行了一礼,这才说道:“这高陵被盗,恐怕是这邺人所为,可是?”

    皇帝深深看了淮南王一眼,轻轻摇头。

    “不是。”

    “莫非此事背后有曹魏遗族的动作?”

    “慎言。”

    在这个时候,司马遹却是严肃起来了。

    曹魏与晋,有很多不能说的话题,其中一个便是关于陈留王的话题。

    曹奂被迫禅让,退居邺城之后,被晋武帝降封为陈留王,陈留王表面上接受晋朝礼遇,但实际上受到晋朝软禁,被监视居住,不得与民间交通,为防范曹魏宗室作乱、复辟,西晋在邺设有“监邺城诸军事”一要职,终西晋一朝,自泰始元年(265)至永嘉之乱。

    “监邺城诸军事”职虽有更替,除泰始六年至泰始八年间,由山涛担任外,均在西晋宗王们中替换,不假外姓。

    先后担任这一职务的有:济南王遂、高阳王珪、彭城王权、高密王泰、赵王伦、河间王颙、南阳王模、范阳王虓、新蔡王腾等10位宗王,其中任职最久的是赵王伦,在职15年。

    由西晋宗王统领重兵,负责对陈留王的监禁,可见西晋对陈留王监禁的重视,陈留王等被软禁的曹魏宗室,不得擅离邺宫,不得与民间联系;晋王朝的官民也不得因私进人邺宫,与陈留王等被软禁曹魏宗室交往。

    他今日要说的话,与陈留王是没有关系的。

    淮南王见到司马遹发怒,连忙把自己的嘴巴闭上。

    “若非如此,那又是何种原因?”

    司马遹轻轻摇头。

    他是想找个聪明人把这两件事和齐王联系下来的。

    但很显然,他面前的臣属,都没有这个意思。

    当真就是怕齐王怕到极点了。

    而且这个邺人张承基的事情,可不简单。

    虽然是聚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