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九香虫,在陈炳辉和林国豪的家属口中,不光是一种当地偶尔会食用的“美味小吃”,同时也是当地的一种产业产品。

    九香虫养殖,在当地是一种已经形成了规模的产业。作为一种有名的中药材,九香虫在当地的养殖规模比较大。而且也带动了当地的上下游产业链——从饲养九香虫,到收购炮制加工,几乎所有的相关产业都够在当地找到。

    由于当地本身大量养殖九香虫,因此这种昆虫也就成了当地的一种独特“小菜”。未经炮制的九香虫用油盐爆炒后,吃起来有一股特殊的香味。而且口感也相当独特。再加上这种中药材本身所有的“专治膈脘滞气,脾肾亏损,元阳不足”的特点,这种独特小菜尤其受中年男性欢迎。

    如果经过炮制,九香虫的价格就会上升到500甚至1000一公斤。但未经炮制,只是用沸水烫死的,可以用于做菜的“半成品”价格就要低得多。总的来说,价格大概和牛肉差别不大。

    “老吴那边还没有消息,我建议在诊断上可以稍微保守一点。”和家属谈完话之后,第一诊断组的医生们凑在一起开了个小会。在会议上,孙立恩听的最多的就是建议他稍微保守一点的建议。“这又不是那些本身就有毒需要慎用的中药材,贸然认定就是九香虫所导致的,会不会有些太草率了?”

    周策和布鲁恩对九香虫导致中毒的诊断有些顾虑。而徐有容则和袁平安一起站在了孙立恩这边,“经过炮制的中药材才能正常使用。未经炮制,谁知道里面到底有什么有毒成分呢?”

    反正两边都无法说服对面,而且大家说的都还挺有道理。孙立恩琢磨了好一阵子之后,决定引进外援。

    “反正中药材这个事儿,我不懂。”在自己的同事面前,孙立恩从来不耻于承认自己的短板——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老老实实面对现状,总比瞎胡搞要强。“要不这样,我请中医科的医生过来会诊一下?”

    三甲医院必然有自己的中医科。这是三甲医院设置中的强制要求。四院里当然也有自己的中医科,不过……在大急诊中心的反衬下,四院的中医科存在感一直不是很强。他们主要的工作是和骨科合作,为那些处于康复阶段的病人提供针灸和相关治疗,加速康复过程,并且止痛。

    从传统上来说,康复期的疼痛主要应该归康复科处理。如果疼痛非常严重,那疼痛科也会加入到治疗团队中来。

    但四院作为大急诊中心,每天处理的创伤病人数量远超一般的三甲医院。而且骨科和其他的外科科室还在不停的向手术室输送着需要手术的病人——麻醉科的医生们几乎每天都生活在过劳死的边缘。疼痛科的门诊都快开不下去了,更何况还要配合康复科来做止痛方案?相比较起骨科术后止痛,康复科本身更愿意处理那些癌痛病人。一方面……癌痛病人确实有更加急迫的止痛需求,另一方面嘛……也是因为癌痛病人相对处理方案更简单一点。

    中医科看准了这个需求契机,和康复科以及骨科达成了合作协议。对病人行针灸止痛,至少不用担心红处方和止痛药成瘾的问题。而且处理起来效果也比较显著。

    虽然中医科的医生们,每个人都有一颗悬壶济世,用针砭汤药去天下苦痛的心。但现实却是,他们基本上每天处理的都是骨科手术后的疼痛病人,以及从运动医学科送来的其他急慢性肌肉损伤的病人。

    中医科的医生们自嘲道,自己几乎已经快成了康复科的辅助科室了。只不过这种自嘲里……就不知道究竟有多少是豁达,又有多少是血泪了。

    在接到了孙立恩的会诊请求后,中医科的医生们先是愣了好一会,然后才反应过来——这真的是会诊,而不是叫他们过去扎针止痛。这下,整个中医科都激动了起来。谁不知道现在的综合诊断中心,是整个四院风头最盛的科室?而且他们专门负责处理各种疑难杂症……这是不是意味着,综合诊断中心遇到了一例非常复杂的疑难杂症,甚至复杂到了必须向中医科求助的地步?

    “不管怎么说,现在这是有病人需要我们去治疗。”中医科的医生们各个摩拳擦掌,甚至打算先在科里搞一场“临床技能大比武”来决定究竟谁去会诊。而这种倾向则被中医科的唐甲甲主任给叫停了下来。“你们当医生是为了什么?为了出风头?还是为了在同一家医院的其他科室同事面前扬眉吐气?”

    唐主任年纪不大,但在中医科里说话还是很有分量的。其他的医生们好不容易冷静下来之后,他看着一旁始终不吭声的一个主治医生道,“小许,你去一趟看看是什么情况。”

    许医生抬头看了一眼唐主任,然后指了指自己,“我去?”

    “你去。”唐主任又重复了一遍,然后转身走出了办公室,“把东西带上过去——你总不能到了那边借注射器当针用?”

    ·

    ·

    ·

    怀着有些忐忑的心情,许医生走到了综合诊断中心,然后走进了这栋三层高的小楼里。

    许医生推开大门的时候,孙立恩正在办公室里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