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话叫“如常”。

    那就如常了?

    三班衙役,簇拥到捕头面前。

    这以后是什么章程?

    衙门里那些小老爷们如常,那三班衙役是不是也如常?

    那捕头眼圈泛红。

    没有人晓得,数万人相送老知州时,还有一人悄悄离去。

    罗千户走了。

    一人一骑,一路往北去了。

    这捕头知老友此去九死一生,却也只能奉上壮行酒。

    “混账东西,有甚问的?如常就如常,这里是和州,仗打完了,不会过日子了?”

    衙役们被骂了,反而心里踏实了。

    那就如常吧。

    ……

    衙门里事情多,什么时候都不闲着,一会儿张家来给新生的孙子上户贴,一会儿李家拉着后院的混混,拿着鸡毛指正他偷了自家的鸡。

    一副太平景象。

    这就是和州。

    安逸平和。

    ……

    霍五一行,走在街面上,看着街道往来百姓。

    小贩的叫卖声。

    买家还价声。

    很是热闹。

    两旁的店铺,买卖兴隆。

    一点儿也看不出,这里才经过围城之战,几个主官死的死,走的走。

    整个和州,已经换了主人。

    “这是心大、还是缺心眼?”

    唐光啧啧称。

    霍五看在眼中,却是微微皱眉。

    霍宝跟在老爹跟前,问道:“爹是担心大本营之事……”

    霍五点头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和州人性格绵软,不喜战火……为了熄战,他们能联合一回,就能联合第二回……”

    按照滁州军原来的计划,是拿下和州城后,就将重心从滁州迁到和州城,将这里做攻打庐州与日后征伐的后方。

    和州城才修缮的城墙,更是比滁州好守的多。

    霍宝沉思。

    和州这个位置,倒是不担心朝廷出兵,等各地白衫军混战时需要防备。

    想了一会儿,他提议道:“那和州兵都调走,打仗不行,就全都充辅兵好了……文武官员也从滁州调用……”

    “只能如此!”霍五道。

    说话的功夫,一行人到了城门口。

    那守门曲长见状,连忙迎了上来。

    霍五带着大家直接上了城楼,他们是来看那强弩的。

    这些弩,不只适合守城,更适合战场攻击。

    邓健进城第一件事,就是叫人看好这些强弩。

    如今这强弩的弊端是弩箭不足。

    这点儿好解决,薛家在常州别墅存的生铁过些日子就能随船运回来,多做弩箭,配合这强弩,就是大杀器。

    还有霍宝带来那两尊火炮,也给了霍五启示。

    他写了亲笔信,打发人往金陵去了。

    寻贾源做中人,提的就是强弩与这火炮事宜。

    金陵官员这半年刮地三尺,为了银子,无所不用其极,加高价应该有机会弄到手。

    ……

    下午,滁州军头目齐聚和州议事厅。

    霍五与大家说起征兵事宜:“按照人口多寡,含山县、江浦县各征兵四千,乌江征兵六千,和县征兵九千,共两万三……加上现有的七千和州兵,总数三万……各部所征兵卒,自留两千,剩下送滨江大营操练……水进这次没赶上攻城,可援驰亳州有功,折半,也分一千人,老六那里,亦是折半,分一千人……”

    说到这里,霍五望向冯和尚:“和尚留在滁州那两千人,小宝与老六都夸着好……我想要让他们移驻滨江,好好带带和州兵,和尚这次多留两千人,补足人数……”

    冯和尚的座次在唐光之后,水进之前。

    他起身道:“谢五爷!”心中不无触动。

    他投滁州不足半月,之前不知滁州兵战力分布,这次来和州却是晓得的。

    邓健麾下八千人,为诸将军之冠。

    这次打和州带来七千,还有一千留守曲阳。

    杜老八五千人,唐光五千人。

    杜老八原来是三千人,后加上林瑾率的的一千人马,就是四千人。

    唐光之前就是四千人。

    两人打小和山,招降山匪两千人,如今都在滨江营操练。

    按照邓健、水进之前剿匪之例,这两千人两人平分,就每部五千人。

    霍五直接统帅的兵卒,之前是一万,拨了三千归水进,只有七千,比邓健还少。

    其中不少新兵,这次出征乌江更是只带了三千人。

    之前他以为霍五是削减他的势力,才收了他两千人马,以后也会限定他麾下兵卒人数。

    可有邓健、杜老八、唐光等人例子在前,他晓得自己想多了。

    同亳州孙元帅与柳元帅死把着军权相比,五爷的行事果然不同凡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