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州了,如果实在不能增兵,那就只能临时练这五万民夫,令他们为防守的辅助,同时严令尤世威和陈永福,令他们加快行军,尽快赶到运河。”

    蒋德璟皱起眉头,心这怎么行?正式的官兵遇上建虏,都胆颤,民夫怕不会一见即溃吗?

    群臣也都有不安,声议论。

    “陛下……”

    一臣忽然站了出来,向御座上的崇祯帝行礼:“对于兵马调动之事,都察院本不应该多言,但臣以为,行百里半九十,运河防线有四万兵马,五万民夫,沿河的拒马壕沟,各种防御工事都在急速修建中,朝廷投入了大笔的银粮,而运河更关系京南数百个州县,几百万百姓的安危,绝不可轻忽怠慢,朝廷应该竭尽所能,向运河增兵。”

    胡须花白,清瘦矍铄,脸上满是忧虑。

    却是都察院左都御史李邦华。

    李邦华1574年生人,今年已经快七十岁了,崇祯元年时,他就曾经为兵部侍郎,大力整顿京营,但因为得罪了勋贵,而被罢免,这些年中,一直赋闲在家,直到三年前才被起用,先为南京左都御史,又迅疾被调到京师,仍为左都御史。

    虽然远离朝廷中枢十几年,但李邦华威望不坠,又因为师从东林大佬邹元标,乃是根正苗红的东林人,因此在朝中颇受尊重,不过李邦华子较为低调,又因为都察院的特殊,因此在朝议之时,鲜少表明自己的意见,今也算是破例了。

    “增兵自然是应该的,”御座上的崇祯帝没有话,次辅陈演接住了话头:“但却不能再从京师抽兵了,建虏大军已经到通州,随时都会杀到京师城下,京师之兵不增加也就罢了,岂能再减少?”

    “如果不从京师,这急切之间,又到哪里调兵?”李邦华叹。

    “周遇吉已到昌平,不如令他驰援运河……”陈演想了一想,道。

    “不可!阿济格已经杀向昌平,周遇吉此时移兵,岂非是以饲虎?”冯元飚惊的摇头。

    “赵光拚和潘永图呢?”

    “两军都是步兵,若往京师,必会被建虏发觉。”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群臣闹哄哄没有主意,目光最后都看向了御座上的崇祯帝。

    崇祯帝脸色难看,忽然转对边的司礼监掌印打太监王之心,问道:“太子呢?”

    “听闻建虏到通州,太子下亲自去查看了……”王之心躬回答。

    “这个朕知道!”崇祯帝烦躁无比的打断他的话:“朕问的是,太子什么时候能回来?”

    “这……”王之心额头冒出了细密的冷汗,太子出京他能知道,但什么时候回来,却不是他能知道的。

    “朕令他总揽军务,坐镇京师,他却跑来跑去,像什么样子?”

    崇祯帝怒。

    皇帝怒,中的群臣急忙都跪下了。

    “去传旨,令太子即刻返回京师!”崇祯帝没好气的道。

    “是。”王之心听令。

    崇祯帝转对群臣:“都起来吧,朕要的是调兵的法子,不是你们的跪拜!运河缺兵,内阁兵部尽速给朕想出法子,绝不能让建虏过河,再给尤世威陈永福传旨,令他们尽速赶到运河!”

    “是。”群臣称是,心中都是明白,皇帝陛下不同意从京师继续调兵,运河之危,只能靠其他地方的兵马弥补。但各地无兵可调。短时间之内,只能靠杨文岳咬牙坚持了。

    ……

    永定门。

    永定门乃是京师外城的中心南门,设有瓮城,箭楼高大,采用重檐歇山三滴水楼阁式建筑,并装饰琉璃瓦脊兽,面阔五间,通宽24米,高也将近二十米,是京师所有外城门中最雄伟,也是最坚固的一座,建虏入塞的消息传来之后,其他城门都关闭,只有三座南城门,右安门、永定门和左安门一直开放,收容京畿各处逃来的大明百姓。

    但今下午,当建虏前锋抵达通州,京畿危急之时,永定门也关闭了,京师守军在城墙之上往来巡逻,严阵以待,已经做好了守城的准备。

    主守永定门的乃是善柳营副将孙永成,孙永成是应城伯孙廷勋的族侄,世代京营军户,在京营一帮勋贵后代中,他算是争气的,不论骑还是武艺,都有相当的能力,因此去年京营改制,太子下大力整顿京营之时,他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原本的副将职,最后还是副将职位,即便应城伯孙廷勋因为在“西山煤案”中受到惩处,被降为辅国将军,孙永成也没有受到牵连。

    原因也简单,孙永成一向勤勉,练兵认真,太子对他还是比较满意的

    已经是晚间的亥时,孙永成正在巡视永定门的防务,建虏大军已经到通州,他一点都不敢大意。

    忽然的,城外的原野中出现火把光亮,像是有大批骑兵往永定门而来。

    孙永成心中登时一紧,虽然建虏大军在通州扎营,并没有向通州杀来是确定的消息,正常况下,城外的火把和骑兵,应该都是大明自己的军队,但在此危急时刻,他却也不敢大意,急忙命令守军戒备,弓上弦刀出鞘,鸟铳也都端起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