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个晶体管。

    可以说集成电路,也就是芯片,作为电子信息产业中最重要的基础产品,是所有3C产品的基石,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需要。

    3C产品指的是计算,通讯和消费类电子产品,电脑、平板电脑、手机或数字音频播放器,电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电视机、录像机、音响、影碟机等等其实都可以算是3C产品,其中都有一定数量的芯片。

    尤其是在智能化越来越厉害的现代,对芯片的需求就更多了。

    而想要生产芯片,不仅仅需要技术,更需要庞大的财力。

    比如说芯片所采用的主要基片材料,晶圆片,其生产线可谓是十分昂贵,尤其是国际上最新的8英寸生产线,仅仅一条生产线的价格就达到了十二亿美元,也就是一百来亿华夏币。

    要是六英寸生产线的话,到是便宜不少,两亿美元就够了。

    五英寸的话更便宜,六千万美元不到。

    只不过,方辰既然想要成为世界一流的芯片公司,为华夏的芯片安全,国家安全,保驾护航,并且挣到巨额的利润,那自然是要上8英寸生产线才行。

    不就是一百亿嘛,他兜里又不是没有。

    至于为什么大规格的晶圆生产线这么贵,并且方辰要执意上大规格的晶元生产线,则是因为芯片生产制造的一个典型特点。

    晶圆片的直径越大,就产量越大,生产效率越高,成本越低,浪费面积小。

    同样一块芯片,如果用8英寸晶圆片切割的话,成本会比用6英寸晶圆片切割,便宜30%到40%。

    并且最重要的是,晶圆片越大,其所能加工的电路设计线宽,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制程就可以不断的缩小,使得芯片内部可以容纳更多的晶体管,随之电路的工作频率不断提高。

    如果对手机有了解,看过那些手机厂商发布会的人就会知道,2012年左右的手机芯片制程还在22纳米,也就是0.022微米,然而等到2018年左右,手机厂商们就已经喊出了7纳米来,并且预计未来会逐步升级到5纳米,3纳米。

    这些手机厂商们所谓的7纳米,5纳米,就是芯片制程。

    至于为什么制程这么重要,首先要知道制程是什么,如果把芯片比喻成城市,那晶体管就是一个个小房子。

    芯片的工作状态就是,电子通过从晶体管的源极流入晶体管的漏极,然后由栅极作为开关,来体现0和1。

    栅极开了,让电子通过就是1,关了,不让通过就是0。

    而栅极的最小宽度就是我们所谓的芯片制程。

    栅极的宽度则决定了电流通过时的损耗,表现出来就是手机常见的发热和功耗,宽度越窄,功耗越低,所以对于芯片制造商而言,主要就要不断升级技术,力求栅极宽度越窄越好。

    六英寸晶圆片只能加工1.2微米到350纳米的制程,而八英寸晶圆片则可以加工0.5微米到130纳米的制程。

    在英特尔发布的奔腾处理器,已经进入到350纳米制程的情况下,在去搞什么六英寸晶圆片。

    难道方辰不怕擎天芯片公司也落得个跟华晶厂一下的下场?

    刚刚投产便技术落后,生产出来的芯片价格昂贵,根本无法销售?

    但可悲的是,别看方辰现在嫌弃六英寸晶圆片嫌弃的要死,可偌大的华夏,连一条六英寸生产线都没有。

    第一条五英寸生产线还是三年前,跟飞利浦合资投产的,而那时候,距离世界第一条五英寸生产线诞生,已经过去了十年。

    而剩下的另一条五英寸生产线,则就在华晶厂。

    除此之外,华晶厂还分别拥有一条四英寸生产线和三英寸的分立器件生产线。

    正是靠着这三条生产线,华晶厂才能傲视群雄,成为华夏技术最为领先的芯片企业。

    而据方辰的了解调查,现在世界全世界,分别拥有246条四英寸生产线,164条五英寸生产线,287条六英寸生产线,252条八英寸生产线。

    也就是说主流的四英寸到八英寸生产线,全球一共有949条,可华夏四英寸以上的,一共才不到十条左右,六英寸以上的一条都没有。

    在全球芯片生产的版图中,华夏的芯片生产量只有全球的0.2%左右。

    并且就连“909”工程,所定的目标,也是力争华夏芯片产能,在千禧年的时候,达到全世界芯片产能的1%,拥有一席之地。

    可即便只是1%这样的小目标,也不是那么容易达到的,根据专家测算,等到千禧年的时候,全球芯片的销量将高达一千六百多亿片,即便是1%,那也要达到十六亿片才行。

    而现在全国的芯片产量,只有三亿片左右,想要达到1%的小目标,也要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0%才行。

    这显然不是什么容易实现的目标。

    其实华夏的芯片起步并不算晚,在世界上第一块芯片诞生之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