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岁才明白道理,这着实让他有种一把年纪活到狗身上的感觉。

    “六叔,您为华夏儿女所做的一切,全体华夏儿女都会铭记在心,刻骨不忘的,您的铜像将在内陆各地建立,您将活在全体华夏儿女的心中。”方辰言真意切,无比诚恳的说道。

    邵义夫的吝啬,他自然知道,就因为区区八千美元,痛失李小龙这么一位国际巨星,甚至自己的大对手,嘉禾公司的创始人,邹文怀也是邵义夫的手下,跟随了邵义夫十来年,就是因为邵义夫不肯给他邵氏公司的股份,这才另起炉灶,可以说邵义夫放走了一个干将不说,还给自己树立了一个强敌。

    甚至扭转思想,在内地大做特做慈善的时候,邵义夫对于自己tvb的员工还是一如既往的吝啬,有不少知名的tvb演员,在中老年时穷困潦倒跟邵义夫这种做法有莫大的关系。

    不过,方辰依旧认为邵义夫对于华夏民族极为有益的人,这一点从邵义夫去世后,后世各地学校为邵义夫竖立铜像这一点,就可以很好的证明了。

    听了方辰的话,邵义夫似乎愣住了,并且不知道怎么了,眼眶骤然泛起了红。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邵义夫这才缓过神来,但依旧情绪难平的对着方辰说道:“什么立铜像不立铜像,这个我就不想了,我就是想为这个民族,这个国家,为学生们孩子们做的力所能及的事情,毕竟我兜里的钱就算是再多,就我这八十好几的岁数,又能花多少?”

    “另外,就是不想让我自己落得跟我三哥一个下场,死的时候,还有人拍手叫好。”

    也不知道是想到他三哥邵山客死时的情形,还是不想自己也落得那个下场,邵义夫的声调渐渐有些沉重的意味。

    见状,方辰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只得沉默了起来。

    过了数十息,邵义夫对着郭鹤念和方辰说道:“这突然想起了我三哥,有些失态了,鹤念和方辰你二位见谅,我年龄大了,就先回去休息去了。”

    方辰和郭鹤念自然连连点头,甚至方辰还要扶邵义夫回去,但是却被拒绝了,让方辰在这里好好迎客,语气姿态显然跟方辰的关系已经比较亲密了。

    看着邵义夫被郭孔城搀扶下去的背景,郭鹤念不由长叹一口气,开口说道:“毕竟是将近九十岁的老人了,再加上今天有些伤了神,义夫兄的身体明显不如往日了。”

    方辰默默点点头,然后又宽慰道:“别说将近九十还能有六叔这样的身子骨,我能活到这个岁数就满足了。”

    可谁知道,郭鹤念竟然摇了摇头,目不转睛的看着方辰,语气坚定的说道:“你我都是华人,华人的崛起,重回汉唐盛世,站立在世界之巅那一天,我和义夫兄大概是看不到了,但你一定要看到,然后到时候再给我和义夫兄烧点纸来告诉我们。”

    看着郭鹤念激动的神情,以及眼眶中如波光般的光芒,方辰环视四周,目光在深水湾一一扫过,然后扭头笑着对郭鹤念说道:“我觉得您可以看到,因为这一天并不远,到时候您仍旧可以骄傲的给儿孙们说,华人的崛起,华夏的崛起有您的一份,有南洋华人的一份,有大马华人的一份。”

    在海外诸多华人中,南洋华人是极为特殊的一群,而马来华人更是其中最特殊的一群,也是最自强,最亲近和认同华夏大陆的。

    光绪年就有马来商人为朝廷捐款80万两白银买军舰,却被朝廷挪去修了颐和园。《辛丑条约》签订后,马来亚槟城的寺庙方丈还募款数万银元捐给朝廷以资“庚子赔款”,获颁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御赐的匾额。

    国父黄岗岩起义死亡的七十二烈士,其中就有二十九人是南洋华人。

    在抗日战争中南洋800万华侨的抗日救国统一组织“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在新加坡成立,积极以财力、物力、人力支援祖国抗战。

    华夏沦陷,沿海港口尽被日军侵占,偏居大西南的滇缅公路成为当时华夏唯一一条通向外界的国际交通运输线,大量的外援物资,需要从这条“生命线”运入国内。

    滇缅公路自昆明起经下关抵缅甸的腊戍,全程1100多公里,路途坎坷,十分艰险。

    据史料记载,抗战期间,由滇缅公路运入华夏的战略物资为49万吨,汽车1万多辆,其中,油类20余万吨,武器弹药、通讯和交通器材,医疗器械等20余万吨,棉纱、布匹等3万吨。

    英国出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中写道:自战争开始“英美供华物资都在仰光这个港口入口,经滇缅公路运往华夏”。

    西方的报纸形象地把滇缅公路称为“华夏最后一条陆路输血线”。

    抗战结束后,3000余名南侨机工中,有1000多人殉国,从此长眠在滇缅公路上。

    在一处叫做猴子崖的险地,由于滚下坡的车子多了,便在山箐里出现废铁山,成为滇缅路上的特殊“景观”。

    而为什么说马来华人又是南洋华人中最特殊的一群,是因为马来西亚华人是唯一在世界上在当地政府打压下,保留华语小学,华语中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