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秦始皇(前259—前210)

    姓嬴名政,战国时期秦国国君,秦王朝建立者。公元前246----前210年在位。庄襄王之子。十三岁即位,相国吕不韦专权,宦官嫪毐用事。

    秦王政九年(前238年)亲政之后,平定嫪毐叛乱,放逐吕不韦。好韩非之学,信用李斯。尉缭等客卿,派王翦等率兵进攻六国。

    自十七年(前230年)开始,先后灭韩、赵、魏、燕、楚、齐,至二十六年(221年)完成统一大业,结束长期纷争割据局面,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自称始皇帝,组成以丞相为首的官僚机构,主要官吏皆由皇帝直接任免。

    废分封,推行郡县制,全国分为三十六郡,后增至四十余郡。统一法令、文字、度量衡、货币,拆除战国时各诸侯国相邻地区之壁垒,以首都咸阳(今陕西咸阳市东北)为中心,修筑通往各地之驰道和直道,又于今川、黔地区修“五尺道”。派蒙恬率兵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以南),连接战国时北方各国边城,筑成长达近万里的长城,以御匈奴,又派兵南定百越,戌五岭,凿灵渠(今广西兴安境内)沟通湘水和漓水,便利于中原与岭南间的交通运输。使“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的广大地区,都置于秦朝版图之内。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为加强统治,采用阴阳五行学说,宣扬秦为水德,色尚黑,数以六为纪,严刑苛法。销毁民间武器,焚烧秦纪以外的史书及民间所藏儒家经典、诸子书籍,规定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一次坑杀对其不满的方士、儒生四百六十余人。晚年,穷侈极欲,大兴土木,修建规模宏大的宫殿、陵墓。妄图成仙,派人入海求不死之药。又连年用兵,死者不可胜数。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在第五次巡行途中死于沙丘平台(今河北广宗西北)。不久,即爆发农民大起义。

    吕不韦(?—前235年)

    战国末卫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原为阳翟(今河南禹州)大商人。在赵都邯郸结识秦国人质公子异人(后改名子楚)。认为“建国立君,泽可以遗世”。入秦说华阳夫人,使异人归秦,立为太子。子楚即位为庄襄王后,任相国,受封为文信侯。门客三千,家僮万人。庄襄王卒,秦王政年幼即位,他继为相国,主持国政,尊为“仲父”。聚门客编《吕氏春秋》,汇合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故称杂家。秦王政亲政后,因嫪毐获罪牵连免职,出居封地河南(今河南洛阳),不久流放蜀郡,忧惧自杀。

    李斯(?——前208年)

    秦朝大臣,政治家。楚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年少时为郡小吏。曾从荀子学帝王之术,西游于秦,被秦相吕不韦任为郎。秦宗室提出逐客主张,上《谏逐客书》劝阻,受到嬴政的赏识。官至廷尉,辅助秦统一天下。

    秦统一后,任丞相,主张废封建设郡县,焚诗书禁私学,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均被秦始皇采纳实行。相传变仓颉籀文为小篆。秦始皇死后,从赵高计矫诏废太子扶苏,立胡亥。后赵高专权,遭忌被腰斩于咸阳市中,夷三族。

    王翦

    战国后期秦国大将。频阳东乡(今陕西富平县)人。少时好谈兵事,秦王政任为将。先后率军攻破赵国、燕国、魏国,数败楚军。因战功显赫,封武成侯。二十三年,秦王议伐荆楚,秦将李信年少壮勇,谓用兵20万足可,而他请兵60万。秦王笑其怯。遂用信,他请病归。不久信败,秦王亲往频阳道歉,起为将,率军60万伐楚。至楚,楚集全国兵拒之,翦坚壁不战,日与战士戏。楚数挑秦不出战,乃引兵而东。翦趁机进攻,大破楚军,杀其将项燕(项羽之父),虏楚王刍。又进兵定楚江南地,再征百越,降百越之君,置会稽郡。

    韩非(约前280—前233)

    战国末法学家学者。韩国贵族出身,与李斯同学于荀况门下。主张刑名法术,受到秦王政欣赏,逐用武力胁迫韩王送他入秦。但丞相李斯忌其才高,与姚贾陷害韩非,冤死狱中。集法家思想之大成,以法为本,把法、术、势结合起来,发展了法家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后人汇编其著述,成《韩子》(亦称《韩非子》)55篇,今存。

    尉缭

    战国末期大梁人,杂家。著杂家学说,凡29篇,已佚。游说于秦,深得秦王政赏识,而被封为国尉,曾参与大秦王朝国政决策。后来去向不详。

    嫪毐(?——前238年)

    战国末秦国宦官。初为吕不韦舍人,后诈为腐刑入宫为宦者,与宣后私通。因秦王政年幼,一度决断政事,权倾一时。秦王政八年(前239年),封为长信侯。次年,秦王政在蕲年宫行冠礼,准备亲政。乘机在咸阳武装叛乱。秦王政令相国昌文君、昌平君平叛,战败被杀。

    蒙恬(?——前210)

    秦朝将领,战国眉(今陕西眉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